6月8日是中共发动“反右”运动50周年,虽然官方仍坚持1981年对“反右”作出的历史评价,民间却不时有要求彻底否定“反右运动”并为右派平反和赔偿的呼声。
就中国政府是否打算在今年举行“反右”的公开纪念活动,以及对于民间要求平反的立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没有正式答覆。国新办官员表示:“党和政府早已有结论,并妥善安排;关于右派问题,党和政府是尊重历史的。”
当年的“头号大右派”章伯钧之女章诒和指出,“反右”的核心意义在于揭露了中共政权的实质,因此官方至今讳莫如深。对于“右派”的本质,章诒和形容是“中国社会第一次以群体性力量,对二十世纪大陆全面复辟封建主义的抗衡”。
章诒和表示,目前社会的各种矛盾都是表象,它们真正反映的是背后的官民矛盾。“就是政权性质的问题。1957年高层知识分子早就提出了质疑,反右的意义就在这儿。”
虽然过去了50年,“反右”还是中共的一条政治敏感神经。据报道,广电总局今年初在一个通气会上传达了中宣部的指示,其中提到:“反右题材要淡化,原则上不要说。要坚持‘反右是必要的,但是被严重地扩大化’的宣传口径。与此相关的,是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提法也要慎重。”
根据这个指示,多部新出版的书籍遭遇查禁的命运,包括章诒和的《伶人往事》;大陆媒体界也传出接到避免碰触“反右”题材的要求。
就在官方试图淡化“反右”记忆的同时,民间却不断出现相反的努力。
今年“两会”期间,61名当年被打成“右派”的幸存者联署了《为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致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公开信》,公开要求平反和赔偿。
联署者最年轻的69岁,最年长的已经87岁。公开信说:“1989年以来,有关主管部门却非法管制言论,不准人们谈论反右等错误的政治运动,不准人们进行反思,以求得所谓的稳定。我们不能再用那种使全民族都得健忘症的愚民政策,继续麻痹我们的创造活力了。”至今已经有1212人联署,包括章诒和在内的海内外120个人和团体签名支持。
社会舆论也在反思,《南风窗》杂志今年3月发表文章说:“在英文中,right(右)至少具有‘权利’这一含义,应该说,一个公民无论是信奉左派还是右派,抑或中间派,这都是个体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反右斗争所反对的正是公民自由思考的权利。或者说,反右(right)就是反权利(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