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1963年参加工作,至2002年调往北京,黄菊在上海连续工作40个春秋。1982年,黄菊出任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从此踏入政途,并于1983年进入上海市委常委。从这时起,直至2002年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在上海市级领导的岗位上工作整整20年。这样的经历,在历任上海市领导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20年正是上海改革开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其间,黄菊曾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的身份,辅佐江泽民、朱熔基等领导,后来担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
主政上海期间,黄菊因特别重视市政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而一度被市民称为“马路市长”。1993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杨浦大桥时,闻听此言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马路市长好啊!”不过,黄菊的“外号”也会“与时俱进”。黄菊任书记后,因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而被市民赠以“环境书记”的雅号。不管是“马路市长”还是“环境书记”,都反映出黄菊对民生问题和上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另外,从黄菊“外号”的变迁中,也可以寻出上海市政建设的逻辑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