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如何“美”? 安倍晋三《迈向美丽之国》解读
日期: 07年05月2期

■ 董炳月

安倍晋三的《迈向美丽之国》2006720日 由文艺春秋出版,出版后半年间发行量即超过七十万册。安倍本人在该书出版两个月之后就任日本首相,“美丽之国”一语亦随之成为日本社会的流行语。“美”是 理解目前日本政治与日本社会的关键词,并将成为日本历史上表示“战后体制”终结的关键词,而《迈向美丽之国》(下文简称《迈向》)则应为中国人必读书。日 本离中国太近,与中国保持著多方面的复杂关系,而这个国家正在安倍晋三的领导下走向“美丽”。

一,日本如何“美”?

《迈向》日文 版书名“旤偟偄崙偂踅窃坡偂踝鉕表示目的或方向的介词,相当于汉语的“朝著”、“向”。笔者将其译为“迈向”这个具有“昂首阔步”意象的词,是因为安倍 本人在该书后记中将其“美丽”表述为“能够拥有自信与自豪”。该书封带上的广告词即为“迈向能够拥有自信与自豪的日本”。安倍主张“迈向美丽之国”,显然 是认为现在的日本有不美之处。那么,如何改造日本、使其“美丽”?对此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迈向》的基本内容。

《迈向》由七 章构成。前三章阐述的保守主义、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理念是建立“美丽之国”的基础。到了第四章,安倍便对“日美同盟之构图”进行了充分的合理化和新的阐 发。战后日本右翼政治传统得到完全肯定,自卫队的合法化与扩大化被反覆强调。前三章与第四章的这种接续并非偶然,而是安倍的基本理念与日美同盟之间的逻辑 关系决定的。日本左翼评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倍的“美丽之国”实质上是“日美同盟型军事之国”。

对于认识汉字 而不谙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旤偟偄崙”去掉当中两个平假名即变为“美国”。这个语言误解宿命般地展示了“美丽之国”与美国的关系。对于安倍来说,“迈向美 国”成为“迈向美丽之国”的首要途径。正因为如此,在出版《迈向》、向日本国民传达其政治理念之前,他首先在美国杂志上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外交理念。更有 象徵性的是,该消息是右翼色彩浓厚的《读卖新闻》用专题报道的形式在2006711日 报纸的头版公布的。那篇报道题为《向亚洲推广“自由”与“民主”/安倍晋三表明外交理念》,第一段云∶“自民党总裁选举实力强大的候选人、内阁官房长官安 倍先生最近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作为政权构想而撰写的、有关外交问题的论文。此事十日为世人所知。论文的重点,在于展示将自由、民主主义、人权、法制这 四种普遍价值观作为‘安倍外交’的哲学向亚洲与世界推广的姿态。论文明确表示对中国和北朝鲜的人权状况感到担忧,并谴责北朝鲜的导弹发射。”报道又说∶ “安倍先生在论文中,还表明了与能够共有自由、民主主义等普遍价值观的美、澳、印三国等联合、以亚洲为中心致力于扩大这些价值观的方针。”这样看来,首先 通过《读卖新闻》将在美国发表论文之事公之于众,大约十天之后通过《迈向》向日本国民传达政治理念,两个月之后当选总裁、就任首相,这是一种先后有序、里 应外合、计划性很强的政治运作。

掌握国家最高 权力之后,安倍晋三迅速地把自己的政治理念转换为具体的国家政策和行政实践。他上台不到三个月,日本防卫厅即升格为防卫省(国防部),基于和平宪法而制 订、实施了近六十年的《教育基本法》也被修改。耐人寻味的是,防卫厅升格法案与《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是同一天在国会通过。国防问题本质是军事问题,儿童教 育问题是涉及国民精神、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安倍晋三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根本解决,一举完成了“事实改宪”,“和平宪法”随之成为一纸空文。与这种 “事实改宪”相比,日本老一代右翼政治家的“解释改宪”已经是小巫见大巫,并且太“书生气”。

日本左翼知识精英从安倍的“美丽之国”中感到了深重危机,展开了猛烈批判。保阪正康的《真靖国论□□小泉史观的重大错误》(载《现代》月刊20069月号)将战后日本政治命名为“DNA政治”,指出安倍追求的是其外祖父、战犯、首相岸信介奉行的“日美同盟型‘军事立国’主义”。山口二郎在发表于《周刊金曜日》的政治评论(621期, 九月八日出版)中,将安倍的美意识与希特勒的美意识相提并论,认为“那种美意识将成为毁灭日本民主政治的起点。”结合安倍的政治背景与《迈向》中的政治观 念来看,可以说上述批判切中了要害。安倍是岸信介的外孙,也是另一位前首相佐藤荣作的侄孙(佐藤是岸的亲弟弟,岸读中学时过继给父亲的本家,改姓岸),其 父安倍晋太郎则是知名鹰派政治家中曾根康弘的亲信。在此意义上,安倍晋三是战后日本右翼政治理念的集大成者。其“反共亲美”的理念,其上任后通过首先访问 亚洲国家以展示重视亚洲的姿态这种灵活的操作方式,明显是对其外祖父的继承或模仿。

二,中国问题与历史问题

建造“美丽之国”的安倍如何看待邻国中国?如何看待历史?

如《读卖新 闻》有关“外交论文”的报道显示的,在安倍心目中中国并非“能够共有自由、民主主义等普遍价值观”的联合对象,而是处于其联合对象包围网中、与北朝鲜并 列、存在著“人权问题”的国家。安倍作为日本政治家不可能真正关心中国国民的“人权”,他的“人权”首先是一张政治牌,一张与美国保持一致、与中国保持距 离的政治牌。这种中国观同样表现在《迈向》中。安倍在该书第五章“日本与亚洲以及中国”中强调了中日合作的重要性,但这种合作主要是以搁置政治分歧为前提 的经济合作,具体主张就是“政经分离原则”。在该章第三节“自由与民主主义六十年”中,安倍赞美战后日本的“自由与民主主义”,强调日本“已经反覆向中国 正式谢罪”,继而批判2005年中国发生的反日游行,然后藉美国(美国!)“某高官”之口把中国民 间的反日解释为中国政府推行“经济增长”与“反日爱国主义”政策的结果。在强调了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隔膜与近年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之后,于是过渡到第四节 “用政经分离原则处理日中关系”。这一原则的提出,表明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既要得到在中国的经济机会,但又无意解决中日间的历史认识问题。换言之,就是 既要到中国赚钱,又不愿承担历史责任。

安倍迎来历史性政治机遇的20069月上旬,法政大学教授五十岚仁即在《周刊金曜日》上发表文章(622期,九月十五日出版),批评《迈向》中历史认识的暧昧,指出是日本“战后历史教育的不充分培养出了在加害历史方面知识欠缺的安倍”。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后,庆应大学教授草野厚也在921日 《读卖新闻》上发表文章,批评《迈向》回避历史问题,希望安倍“明确表达历史认识”。但批判者们没有意识到,对于安倍来说,对历史问题的“沉默”本身就是 一种历史认识。而且,《迈向》并非完全回避历史问题,回避的仅仅是以偷袭珍珠港为起点、以美国为作战对象的“太平洋战争”。这种回避是安倍的日美同盟型国 家理念决定的。关于中日间的历史问题《迈向》有所涉及,而且这种涉及与对中国的批判结合在一起。比如在第二章,安倍认为依据“事后法”进行的东京审判对 “A级战犯”的判决无效,指责中国方面对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的抗议违反了1978年签订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是“干涉内政”。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家

安倍在《迈 向》序言中把政治家分为“斗争的政治家”与“不斗争的政治家”两种,指出所谓“斗争的政治家”即“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国民,不畏惧批判而采取行动的政治 家”,表示“期盼自己总是作为‘斗争的政治家’而存在。”事实表明安倍晋三确实敢于斗争,并且善于斗争。对于“北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的创造性利用即为 绝好例证。绑架事件本是发生在具有特殊历史关系的两国之间、时间跨度在二十年以上、只涉及二十多人(不及日本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的小问题,但经过安倍1997年 以来的精心炒作,终于使其成为日本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并且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炒作过程中,日本由当年吞并朝鲜的加害者转变为受害者。如日本左翼知 识人指出的,炒作者们甚至忘记了当年日本殖民统治者大批“带走”朝鲜人、强迫其当劳工的历史事实。不仅如此,被“流氓国家化”的北朝鲜也成为日本抛弃和平 宪法、扩充军备的口实。如果将此种炒作与安倍把中国与北朝鲜相提并论这一事实结合起来看,问题就更复杂。安倍就任首相之后仅仅是将中国作为第一出访国,就 满足了中方的虚荣心,受到高规格接待。实际上,当他出访的第二站也不是美国而是欧洲、并在欧洲公开表示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时候,“第一出访国”的真实 含义就变得暧昧。上述“成功”是得力于安倍独特的外交战略,即所谓“在自己建造的摔跤场上搏斗。”在《迈向》第二章第二节,安倍认为日本对中国、对北朝鲜 的外交之所以一直缺乏主动性,原因就在于站到了“对手建造的摔跤场”上。安倍对外善战,对内同样善战。比如,在为修改《教育基本法》弄虚作假的事实被媒体 揭露、新内阁面临信誉危机的情况下,他用将三个月的工资交还国库的方式承担责任,在度过难关的同时获得了道德优势,并随之断然在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 修正案。

四,中国必须面对真实

每日新闻社20061221日发布消息,称《迈向》2007年 春天将在中、美、韩等国翻译出版。可见日本内外都已经意识到了安倍及其政治理念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来说该书的翻译出版尤为重要,因为三国之中中国是惟一被 安倍视为与日本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中国如何正确地认识日本、如何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如何尽量通过价值观的共有达成和解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对日本政治的全面 把握和准确认识之上。对于《迈向》的中译本,笔者有三点希望∶一是全译、直译,不要进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式的删节;二是请安倍撰写中文版序言,让其表达 现在的中国观与对中政策;三是将日本左翼知识界的相关批判文字收为“附录”,让中国读者看到日本社会的多面性。

作者简介∶董炳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94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留学生新闻》主编。现于东京大学做访问研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4000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