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机会到贵国国会演讲,同众参两院议员见面,感到很高兴。我向在座各位,向广大日本国民,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向长期以来为中日友好做出宝贵贡献的日本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这是我第二次到贵国访问。上一次是在15年前,也是在樱花盛开的4月。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我访问贵国,是想了解日本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想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尽一份力,做一份贡献。如果说安倍晋三首相去年10月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的这次访问能成为一次融冰之旅。为友谊与合作而来,是我此次访日的目的,也是今天演讲的主题。
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继承和发扬中日友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自秦汉以来,种稻、植桑、养蚕、纺织、冶炼等生产技术相继从中国传到日本,汉字、儒学、佛教、典章和艺术也为日本所吸纳与借鉴。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并担任唐朝的重要官吏,与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结为好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5次渡海失败,以至双目失明,但仍矢志不渝。他第六次东渡成功时已66岁高龄。鉴真和尚把他认为能济世渡人的佛法传到日本,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前后花了12年。他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去年12月,河野洋平议长在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上说过:日本文化传统中散发著中国文化的浓郁馨香,表明日中之间有著割舍不断的因缘。我想说,中国文化传到日本,贵国的先人在保持日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和发展。我还想说,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大批志士仁人来到日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开展的革命活动,曾得到许多日本友人的支持与帮助。周恩来、鲁迅、郭沫若先生等先后在日本学习和生活,同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历史传统和文明财富,值得倍加珍惜,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总结和记取不幸岁月的历史教训。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灾难,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给中国人民心灵造成的创伤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那场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和创痛,对此上了年纪的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沉思历史,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日和平友好,关乎两个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正面经验或是反面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学习,会来得更直接、更深刻、更有效,这是一个民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对自己光明前途充满自信的表现。
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曾多次指出:那场侵略战争的责任,应该由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承担,广大日本人民也是战争受害者,中国人民要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聂荣臻元帅在战场上救助日本孤儿美穗子,亲自精心照料,并想方设法把她送回到亲人身边。1980年,美穗子携家人专程去中国看望聂帅。这个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战后,有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收留了他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抚育成人。中日邦交正常后,中国政府为这些遗孤寻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至今已有2513名日本遗孤返日定居。他们当中许多人回国后,自发成立了诸如“中国养父母谢恩会”等民间团体,并在中国捐建了养父母公墓和“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其中一个碑文这样写道:“我们对中国养父母的人道精神和慈爱之心深深地感激,此恩永世不忘。”
在这里,我还想提及一件事。中国北方的港口城市葫芦岛,曾是侵华日军运送石油的地方。就在几座残留的储油罐旁,矗立著一块石碑,记载了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在交通不便、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全力帮助105万日本侨民平安返回家园的历史一幕。当年从葫芦岛回国的一位日本女士,深情回顾了她的亲身感受。她说:“无论是200多个日本孩子在石头村寒冷的夜晚得到的救助,还是在遣返途中的沿路救济,无论是东宁老乡救命的乾粮,还是葫芦岛酸甜美味的柑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善良、宽容的中国人让我们落魄的惊魂得以抚慰,也让我们最终登上了回家的轮船。”去年6月,贵国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在参加葫芦岛纪念活动时说:“大遣返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宏大量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日本战后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大国和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一员。作为贵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支持日本人民继续沿著这条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正确把握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经过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城市多达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帮助,对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日两国存在著日益增长的共同利益,面临著需要共同应对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两国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我们的目标,就是顺应潮流和民心,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增进互信,履行承诺。中国古代先贤说:“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本人也常说,“无信不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应以诚信为本。《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从政治上、法律上和事实上总结了两国关系的过去,规划了两国关系的未来,是中日关系的基石。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要双方都严格遵循这三个政治文件所确定的各项原则,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向前发展。在这里我还想谈一下台湾问题,因为它事关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容忍“台独”,坚决反对台湾当局推行“台湾法理独立”和其它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希望日方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承诺,慎重处理这一问题。
第二,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应该承认,中日两国在一些具体利益上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是,这些同我们的共同利益相比,毕竟处于次要地位。只要我们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有诚意有信心,进行对话协商,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总是可以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对于东海问题,两国应本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推进磋商进程,在和平解决分歧上迈出实质步伐,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第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日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两国经济的发展,对双方来说,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昨天我同安倍首相会谈时,一致同意建立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把两国经济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近期双方应在能源、环保、金融、高新科技、信息通讯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合作。
第四,著眼未来,加强交流。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是连接国家之间的两条重要纽带。如果说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那么文化交流的目的是沟通心灵。两国领导人已一致同意,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中日友好的未来和希望。中方愿与日方一起,组织实施好两国青少年大规模交流计划,为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播下希望的种子。
第五,密切磋商,应对挑战。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状况,对地区乃至全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以这样的眼光,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致力于亚洲的振兴。我们也需要以这样的眼光,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疾病防控以及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中方理解日本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愿意就包括联合国改革在内的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同日方加强对话与沟通。
各位议员先生: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9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面临著两大任务,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实现这两大任务,必须推进两大改革,一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在发展中存在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这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中国发展了,会对周边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历来有尚德不尚武、讲信修睦的优良传统。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决心,永远不会改变!
各位议员先生:
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有一座石灯笼,是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亲自送来、亲自点燃的。这盏灯与日本唐招提寺的另一盏是一对。这对灯火至今仍在燃烧,长明不灭,遥相辉映,象徵著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光明前景。贵国有句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开辟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要靠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不懈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中日世代友好,为开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新局面,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2007年4月12日 日本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