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知
“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意思是“还算使人满意”。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东汉初期名将吴汉,本为亭长,后归光武帝刘秀。他个性耿直,但平常不太喜欢说话。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非常尽职,每次出征,早上领了旨,下午就在路上了,从不置办行装,在朝廷里也是在言行举止上处处谨慎。有一次,吴汉带兵出征,他的妻子在后方广置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们粮饷都不足,你怎么还买这么多田产!”于是把田产分给了兄弟和娘家。
吴汉不但骁勇善战,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作战,总是紧紧跟著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战事不利,或打了败仗,其他将领多惊慌失措,失其常态,吴汉却仍然镇定自若,一边整理武器,一边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次,刘秀战败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了斗志。刘秀派人去看大将军吴汉在做什么,手下报告说吴汉在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振奋人心。”(原文: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差”,在这里是“尚”,“还”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可见,“差强人意”的原意是谓尚能振奋人心。后来多指“尚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