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新举措 / ──从“金融浅化”走向“金融深化” / ● 张祖国
日期: 04年01月1期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这一新的举措意味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意味着金融自由化的潮流正在中国逐渐形成。目前,中国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的管理方式是:由中央银行制定贷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的风险、效益等情况,在贷款利率上下限的浮动区间内自主地确定贷款利率。在这一次利率改革措施出台以前,中央银行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和金融机构的类别分别规定了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大致在贷款基准利率的1.1倍至1.5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新的政策出台以后,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1998年以来,尽管中央银行已经多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但是由于浮动区间仍然比较小,所以与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于中小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的贷款偏少,由于浮动上限幅度小,不足以弥补信贷风险,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第二,由于浮动上限较低,诱发了金融机构中个别信贷人员运用贷款权来以权谋私;第三,按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来决定贷款利率是否浮动和浮动多少,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原则。
  虽然中国目前的存款利率仍然受到严格的管制,但是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一再放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从“ 金融浅化”走向“ 金融深化”。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等人将研究视角投向当时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发展中国家。在总结部分,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来自于政府干预下的“金融抑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金融浅化”。以金融自由化为基础的“金融深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随着金融自由化理论和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体制转轨国家也先后进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中心的金融改革,发达国家也相继加快放松金融管制的步伐。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实践首先开始于拉丁美洲,20世纪70年代,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和哥伦比亚等国先后通过提高和取消利率上限,降低强制性资本金比率等手段开始了金融自由化的实践,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从80年代开始,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进行金融自由化。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利率自由化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因为利率自由化是一国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基础,利率自由化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经营效率,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商品提供价格参照体系。在麦金农的理论中,利率自由化实际上就是金融自由化的代名词,他认为利率自由化可以带来储蓄和投资增加收益、投资效益收益以及经济增长收益。
  中国目前的利率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表现为:第一,在利率管制之下,形成了事实上的资金价格双轨制度,这又会形成寻租机会,导致资源的非正常转移。国有企业享有事实上的优先获取资金的权利,而民营企业虽然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获取资金,但是因为受到利率管制的影响不能如愿,因此大量的“ 倒卖资金”的行为可以为一些关系户创造非生产性收益。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大量的提供保底收益或固定收益的代客理财行为实际上就是利率管制条件下创造的一种盈利模式。第二,在利率管制之下,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显著,政府失去了一项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有关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利率水平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弱,实际利率甚至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负,这种相关关系实在难以表现出中国的利率变动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针对利率管制的缺陷,200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改革向外界宣布了大致的次序:先放开外币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市场利率,再进行农村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城市将先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存款将先放开大额存单利率,对储蓄存款利率的改革则采取谨慎而行的态度。这就是所谓“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利率市场化、自由化的时间表。从中国政府的政策安排来看,与当时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次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这种安排是一种逐步推进的方式,能够把各种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因为在各个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金融自由化将受到银行脆弱性问题的挑战,这集中体现在各国相继出现的银行危机上,仅在1980至1995年的15年中,181个IMF成员国中有130个成员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银行问题,在这些银行危机的案例中,有很大部分是发生在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所以,循序渐进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中国“金融深化”的历史进程将会根据上述时间表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371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