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交通省3月22日发表了新的基准地价,表明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地价相隔16年后同时开始了上升。三大都市的全体平均上升率为0.9%,其中住宅地的上升率为0.4%,商业地的上升率为3.6%。
东京地价上涨惊人
东京都心的高级住宅区南青山的地价上升率达到破纪录的45%,一些风水好的住宅用地成为开发商大力竞争的对象,建成的公寓的价格也是大幅攀升。近年来颇受好评的东京丰洲地区的地价也上涨25%。随著都心部公寓用地价的高速上涨和可用地的逐年减少,这些年公寓的建造有向近郊发展的趋势,这也带动了郊外地价的上升,这次千叶县浦安市地价的上涨幅度也超过了10%。
商业用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廰谷区的表参道,超过了40%。表参道地区除了聚集了大量的高级品牌店外,还有很多新建的办公大楼,此外集公寓和商业设施为一体的“表参道僸儖僘”也于今年2月开张迎客,精心打扮过的女性顾客加上一身职业装的公司职员使其人流不断。
当地的一位不动产业者介绍说,这里的地价在泡沫经济时期也是很高的,但现在的上涨幅度似乎还是过高了,不太好评价。表参道附近的一个地方,泡沫经济过后,其土地的价格是每平方米500万左右,但最近却以3500万的价格成交了,我觉得合适的价格应该是2000万吧。
从区域来看,都心的山手线内也涨幅很大,达到10.9%,此外都区的南西部(城南,城西部)涨幅为5.1%,东北部(城北,城东部)涨幅为6.0%。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西南部的地价一直是高于东北部的,俗称“西高东低”,但这次的涨幅却是“西低东高”,这可能是受2005年夏天开通的“偮偔偽僄僋僗僾儗僗”的影响吧。
足立区六町的地价这次上涨了32.0%,在东京圈也是名列前茅的。就连沿线的“守谷”车站(茨城县守谷市)附近也上涨了26.8%,不亚于都心的涨幅。从行政区域来看,都心部的港区、廰谷区和足立区还是涨幅最大的地区。
地方都市涨势各异
在大阪圈人口超过10万的33个市中,住宅地地价上涨的市,从去年的零个激增到22个。在名古屋圈,地价上涨的市也从去年的1个增加到5个。此外,札幌市和福冈市的住宅地涨幅超过10%的也有9个之多。
JR大阪车站北侧的原货物车站遗址的再开发吸引了大量的店家和事务所,在名古屋市JR名古屋车站站前广场,丰田的销售部大楼等一批高层建筑正在兴建,这些都是地价上涨的原因。
京都市也因为观光客的增加使商业地的地价上涨了4.1%,在京都市最繁华的四条河原町附近,一些高级品牌店相继开张,大大增加了客流量。但当地商店街的龟井邦彦无奈地表示,当地的地价上升了我们当然很高兴,但如果哪一天这些来自东京的资金一下子撤走了,是不是又会回到老样子呢?
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这次的地价涨幅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涨幅10%以上的地区只有10%,9%的地区基本持平,20%的地区仍然在下跌。都心部和横滨等人气地区,一些不动产商为了追求高利润,甚至出现故意推迟出售手头物件的情况。某大手不动产会社的一名营业负责人介绍说,同2年前比,大约有40%的物件都升值了。但即便是东京附近也不是都处于上升的阶段,神奈川县和□玉县的住宅地价除了中心区域外也都在继续下降。崎和千叶二县郊外的库存住宅数量急剧增加,今年2月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32.7%和164.3%。
目前地价的恢复以都心的公寓价格表现最为突出。武藏小杉(川崎市)车站前,正在兴建或规划中的20层以上的高层公寓有9幢。三井不动产等投资兴建的“僷乕僋僔僥傿武藏小杉”,8月份的第一期入居申请者中,以30多岁夫妇家庭为中心共有1000组,而预定可供出售的房子却只有533套,当日便销售一空。三井不动产的广告负责人说,533套房子平均价格是5566万,应该属于比较高的了,但由于距离车站只需步行2分钟,利用东急东横线到东京廰谷车站只需13分钟,非常方便,所以很有人气。
今年1月1日公布的地价中,东京圈住宅地涨幅前10名还是被都心的港区和廰谷区所垄断,但这次,迎来开业1周年的偮偔偽僄僋僗僾儗僗沿线的足立区和茨城县守谷市的4个地区却挤进了前10名。
与茨城县守谷市同样距离都心40公里的茨城县相马郡利根町(JR成田线布佐车站附近)的地价却下跌了12.29%,成为东京圈下跌最厉害的地区。同属于茨城县,与东京的方位和距离都相差无几,地价的走势却截然相反。
除了3大都市圈,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的地价也开始上升,如北海道俱知安町,长野县轻井泽町,冲绳县恩纳村等,尤其是摗酢跻ㄏ猰,别墅地的贩卖价格已经达到了预定价格的2倍。
而在地方的一些小城市,特别是那些日常购物只能集中于国道沿线的地区,地价的下落似乎还没有停止的趋势。就是大都市圈,一些交通不便,收益性差的地区的地价也仍然处于下跌的状态。
据不动产市场方面的专家介绍,今年的公寓市场将迎来一个变革期。首都圈的市场仍然被看好,虽然地价上升会带来公寓整体价格的上升,但购房者的收入不可能达到与地价同步上升的水平,单纯地价格转移肯定行不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红丽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