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每天早晨8点,张立全到办公室后会习惯性地向窗外观望
“每平米价格只要3600元。”张立全略带兴奋地说。而他周围商品房的单价是8000元/平米。张立全是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的职工,由于他所分到的房子是铁路系统自行开发筹建,所以每平米价格远低于商品房价格。
自建房的户型大部分为两居室和三居室,其中两居室80多平方米,三居室超过
为了分配这些自建房,让张子华费尽了心思。他是北京铁路局丰台建筑段党委书记。他拿著一份三页纸的分配方案说,“这是我们领导班子起草,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历时2个月,先后修改5次才确定的方案。”
依据“房源公开,地点公开,评分排队依据公开”的“三公开”原则,根据职工的工龄,家庭人口数,住房情况等因素评分排队,张榜公布,上榜者即可获得住房。
分房采取“先调后分不配房”原则,分数领先的职工,即使已经拥有住房,也可以进行调房,对新房源具有优先选择权;调房结束方可开始分房;对职工夫妇任何一方已经享受了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或者拆迁房等房屋的,不再配房。
社科院专家牛风瑞认为,这类自建房虽然价格上介于过去的福利房和社会上的经济适用房之间,但其分配办法却是过去福利分房的延续。
2006年7月,北京铁路局新华街三里新住宅小区建成。铁路局给丰台建筑段分配了5套住房。在拥有近1000名职工的丰台建筑段,这5套均价不足4000元的住房被众多职工视为不可多得的福利房,争抢者一下子达到100多人。
竞争空前激烈,为谨慎起见,该段除参照过去的福利分房办法制定了上述的分房方案外,还采用“三榜定案”:第一榜公布有资格参加分房的职工名单,第二榜公布职工分数,第三榜确定最终名单。
但还是有让人始料未及的事发生。在分房正式开始前一个月,该建筑段突然出现4对职工夫妇离婚。
这四对夫妇年龄最大的已经59岁,均在分房前2个月之内离婚。随后,离婚的职工拿著法院离婚判决书找到张子华,声称住房已经被法院判给对方,现在申请要房。
张子华说,这些离婚者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要廉价的自建房,铁路局在制定方案时已经预料这种情况的发生。张子华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就向这批离婚者出示了此前制定的分房方案,其中明确规定,“本段职工享受福利分房后而离异者,虽将房屋判给对方,但仍视为有房户”。
最终,这批离婚者都没有分到房。张子华说,“当时压力很大,很多人找到办公室吵闹,我们只能一点点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