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你的基金涨了吗?”3月9日14:10,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南京力学小学四(4)班的三个小夥伴头碰头热烈地讨论著。“我已经赚了1300多块了!”四(2)班的女生小妍走过来,得意地告诉大家自己作为“小基民”的收获。
“我买的股票涨得才多呢,刚买一天,就涨了两块钱!”四(4)班的小悦不服气地说。
女生小悦、孔靓婧和男生小瑞都是四(4)班的小朋友,他们长著圆圆的脸,笑起来非常可爱。可别小看他们,这三个小夥伴就是班里八个炒股票和基金的小朋友中的活跃分子。
说到当初是怎么“扎”进了股市,扎著两个小辫子的小悦掰著胖乎乎的手指头算起了账:今年我拿了2000块压岁钱,存款总额达到5000元。这么多钱怎么办?
巧的是,聪明的小悦看到妈妈正好在炒股票,就想请妈妈帮帮忙,也来教教她。“我过年后就花两万块买了基金,结果2月27日沪指狂跌260多点,我放学回来,妈妈告诉我的时候急死了!”小悦眉头紧皱,彷佛又回到了那一天。
股市的开盘时间正好是小朋友上课的时间,要想在开盘期间自己进行买卖根本不可能,小悦只有乾著急。看到女儿著急,妈妈倒不著急了。“基金是长期的,相较于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较小。”妈妈这样告诉小悦。“妈妈讲得对,我现在已经赚了一千块了。”小悦说,买基金还真是长了不少见识,现在她对数字也很敏感,算起自己的钱来飞快的。
“我的存款是7000元,现在我拿了5000元在炒基金丰和呢!”孔靓婧说。拿著计算器算了半天,发现自己已经赚了300块,这还没到一个月的时间。自从炒上了股,每周六周日上网时,孔靓婧总要在电脑边摆上纸笔还有计算器,那是在算自己的股票变化情况。“我们班炒股的小朋友数学都是中上等的,现在我经常算,感觉做题时都比以前细心了,答案也准确。”小婧说,以前做计算题感觉有点枯燥,觉得没什么可算的。现在算的是自己的钱,加减乘除都能练习练习,有时候还要接触到小数,数位如果太多,搞不清,就请教爸妈。
“今年过年,女儿又拿了不少压岁钱。她有这么多钱了,我就想慢慢给她灌输点理财意识,让她把自己的钱管理好。”孔靓婧的妈妈崔女士一直为女儿的压岁钱感到犯愁:开个存折,女儿拿著也没用,倒不如用投资的方式培养一下她的理财能力。据了解,“小股民”“小基民”们其实都是在父母的账户里炒股、炒基金,过程中父母会和孩子商量,告诉他们一些理财知识。
崔女士说,女儿的基金怎么操作,她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女儿每周六、周日会在电脑上看看股市,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她不会反对。崔女士认为,只让孩子一味读书,可能会压抑孩子的发展,现在就应该让孩子培养多种生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