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急剧转型凸显心理问题
社会学视野中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比“心理疾患”或“心理障碍”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大的概念。它包括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层面、人格层面和社会适应能力层面等出现的障碍性症状。之所以称其为一种问题,是因为这种障碍性症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仅会被当事者个体所感知,而且也会被社会有关方面所感知。
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近年的一些调查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当前中国出现和潜在的心理问题的基本状况。这里仅列举几个有关调查数据。
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超过了心血管疾病,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据一项相关调查,目前中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为16%~25.4%,而且呈现上升趋势。
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中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已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
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最深刻的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于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重挑战,在适应性较弱者身上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震荡”现象。
“心理震荡”是指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于人们心理系统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产生的冲击超出了其所能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理的阈限,从而表现出各种带有消极特徵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症状。导致“心理震荡”现象出现和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变迁的速度快、程度深、力度强,使生活世界对于人们而言呈现出很大的陌生性,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是客观方面的原因。
社会变迁这一最重要的宏观背景,具体、直接地表现为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切对于人们原已形成的社会心理系统会形成巨大冲击,从而构成对于人们心理适应性的一种考验。
个体的心理适应性较弱,则是导致“心理震荡”现象产生的微观层面的原因,也是主观方面的原因。
上海春节发生两起跳轨自杀
2月23日下午,由于一名男子突然跳下2号线陆家嘴站站台,导致由淞虹路往张江高科方向的地铁正常运营受阻10分钟,该男子被地铁工作人员救起后送往东方医院急救。这也是地铁2号线春节期间第二次遭遇跳轨自杀事件。
赵先生23日中午12时多乘上一班前往张江高科方向的2号线列车,下午1时03分,当列车由南京东路站行驶至陆家嘴站后,在车站足足停留了10来分钟。“当时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还以为是车辆发生了故障。”赵先生表示。虽然在节日期间,但2月23日2号线的客流量已经比较大,由于当班列车暂时困在原地无法行驶,站台上也滞留了不少乘客。
据了解,导致2号线往张江高科方面短暂停运的原因是,在2号线陆家嘴站站台有一名男子突然跳下轨道试图自杀。虽然进站列车驾驶员迅速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但列车仍然撞上了这名男子。事故发生后,地铁工作人员跳下站台,将这名跳轨男子救了上来,并拨打120急救热线。
据了解,这名男子已被送往附近东方医院急救,由于在现场实施紧急救治耗费了一些时间,因此地铁2号线单向运营23日受阻约10分钟。
而就在2月21日晚上7时40分许,由于一名30岁左右男子在地铁2号线威宁路站跳轨自杀,地铁2号线从张江高科站到淞虹路站方向的列车受到了一定影响,该跳轨男子因受伤严重当场身亡。
新春佳节期间,上海地铁车站连续遭遇跳轨自杀事件,令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受到影响,地铁运营公司再次呼吁人们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