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教育、医疗被形容为压在中国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而在这三座大山中,民愤最重的当属房价。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重庆举行的“2007年国际房地产投资大会”上说,“中国目前民愤最集中的就是房价上涨太快,直接反应就是民众对房价的高度关注。”
他的根据是在百度(中文搜索网站)搜索房地产新闻,点击量排在第一位的新闻是物价部门对教育、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进行检查。
去年,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宏观调控的政策,他表示,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控制房价上涨。他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密集的调控期,开发商面临全面洗牌。
至于2007年中国房价是否继续上涨,他回答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资金过剩的情况下,要控制房价需要过人的智慧和超强的调控能力。目前的政策调整更多对结构调整起作用。例如增加中小户型、在郊区多建房等。”
他说:“房地产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今年市场的趋势,实力不济的开发商将被淘汰。虽然中国有5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但最大房地产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2%,而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占市场份额超过60%。”
谈到资金问题,他认为,从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不缺钱,缺的是服务、融资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重组能力和对资金的安排能力。
此外,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指出,由于供过于求,中国房地产将在2008年或最迟2009年,进入较为低迷的状态。
报告执笔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接受上海《东方早报》采访时认为,房产市场两年后将进入调整期,房价上涨将不再明显。
他建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需要继续从紧,未来税收政策将会是最好的调控手段,而住宅保有税即不动产税的出台势在必行。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可按人均30平方米进行税收减税,超过的部分徵收保有环节税。在这种模式下,投资者持有房产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可以最大限度抑制房地产投资。
北京、上海、浙江等重点地区销售额(或销售面积)增幅的明显下降,都说明高房价正在对住房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报告认为,在需求减速的情况下房价继续大幅上涨,主要是房地产商操纵供求关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