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历史课本改版,大幅修改过去的惯用词汇和国家代名词,并加入两岸分合及统独议题,引起广泛争议,使延烧开来的历史教育问题间接凸显岛内最新一轮的意识形态拉锯和发展。
台湾高中生即将在寒假过后的新学期中,开始使用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其中内容变化相当可观且具有一定政治象徵意义,包括将《本国史》改称《中国史》;把过去惯用的国家指涉如“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也全部改为“中国”;而过去统编本时期将“统一中国”形容为“历史的期望”的描述,在新版课本中也被改写为“历史的口号”等等。
新出炉课本基本上以两岸分治的事实基础撰写,不再回避过去被视为禁忌的统独及分合课题。陈水扁日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际频道(CNNI)专访时指出,他希望在任职总统期间,继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完整的国家”,此番历史教育改革虽然并非由陈水扁亲自主导,但却隐约表现出摆脱传统中国史观的去中国化倾向,国民党立委李庆安甚至将之形容为“思想台独”的动作。
许多历史学者纷纷表示“无法认同”教育部的作法。他们批评,如果是以政治立场审书,“将让台湾学术环境更恶劣”,“现在教科书面临不可思议的审查,根本是思想箝制”。
8年前的台湾高中历史教材使用的是国立编译馆主编的统编本,之后开放审定本,将三册“本国史”改为上下两册“包含台湾史在内的中国历史”。最新课程(也称《九五暂纲》)从去年9月开始实施,两册课本对台湾和中国历史进行区隔。然而,这套最新课程寿命也只有3年,因为后年要实施新的正式纲要,适逢明年改选总统,届时历史教材要如何修订,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