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井县)蓝念萍
去年8月中旬,第一次把儿子和父母接来日本。一个月后,父母走了,儿子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有永久性打算,盼了几年了,满心的欢喜。赶紧给他联系学校,定做校服,他自己也很高兴地挑选了书包。
孩子一来我的生活跟著改变,全天的时间都围著他转。儿子长到8岁,这还是第一次单独跟我生活。在这以前几乎每年都有见面,但每次长不过十天半月,短则只有几天时间的相处。虽然儿子与公公婆婆朝夕相处,在他心中还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次终于能和妈妈在一起,当然是皆大欢喜。
儿子只别扭了几天就跟本来生疏的爸爸打得挺火热,奶奶也是“可爱,可爱”的满面笑容。这个家因儿子的到来有了更多的欢乐。
但是,我的烦恼也跟著来了,有一件事让我对他束手无策,就是不爱学习。儿子没有日语基础,学校没有会中国语的老师。虽插班二年级,但他得从五十音图开始。起初一段时间由我陪著去学校,后来虽然独自上学,但真正能辅导他的只有我一人。以前在国内,他的功课都在八、九十分以上,不算坏。可来到这里,他抗拒学习日语。每次开始辅导时,他就跟你玩游戏,东跑西躲。或者乾脆给你一个词:“不要”。问他为什么不想学习,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日文?”我告诉他从现在起要长期在这里生活,不回中国。他扭著头:这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中国。大道理他听不懂,小道理他不听,捂著耳朵对著你嚷:“妈妈吵死啦。”拿他没办法。
为让他早点接受这里的生活,一到休息日我们就带他去游乐园、水族馆等他喜欢的地方。每每这个时候的儿子活泼,快乐得像只小马欢蹦乱跳。当你有心指著那些动物让他跟著说出日文名字时,他马上警惕地避开去。
面对儿子拒绝学习的这种态度,我想不出什么办法对付,请教母亲,她告诉我对孩子疼爱放在心里,不能惯坏,要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适当的时候对他动用“体罚”。怪不得以前儿子常向我投诉,婆婆老打他屁股。也难怪母亲,这孩子倔强起来的样子确实能点燃心中烦躁的火种。可对于体罚我是有著刻骨铭心的记忆。小时候的我不比现在的儿子更听话,年轻时脾气暴躁的母亲很少对我软过,倔强的我任凭我的身上新伤压著旧痕,就是不向母亲屈服。只是在所有的体罚中没有一次是因为学习引起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就没有过问过我的学习,反而是我要做作业,母亲老让我做家务而引发我的抵抗情绪。母亲的方法我是不敢仿效了。
在用尽甜言软语不见功效,耐性完全崩溃时也试过提高嗓门作大发雷霆状,儿子根本不吃这一套,比当年的我更牛,反抗的声音比你还高过两分贝。没辙。有一阵子我沮丧极了,连一个几岁的孩子我都说服不了,真没用。
想想,儿子算是比较乖的了,来日本不到一个月,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就去新的学校上学,完全陌生的世界。到一处新的环境即使成年人也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何况才几岁的小孩。闹情绪时只说想回中国,还没说不去上学,在学校里虽然语言不通与班上的同学也能玩得很开心。看来,原因不在儿子,是我的指导方式没得到儿子的认可他才不接受。真正要学习的是我,是我对孩子了解不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真正适应这里的生活。意识到这些,我不再强迫他学习,多陪他玩些让他感兴趣的游戏,让他感受家庭的温暖。
慢慢的,儿子比刚来时安静了很多,现在仍然不怎么爱学习,但学校的作业每天能在辅导下完成。日语也在一天天地进步,现在能说很多日常会话了,还时不时纠正我的日语发音。学校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日语进步很快。最近每天放学回家都声音洪亮地用日语说“我回来了”。一放下书包就跳起来吊住我的脖子跟我亲亲,讲些学校的事情给我听。我知道,他开始渐渐地接受并融入这个家庭了。
对孩子光付出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孩子适度的包容和信任,要跟孩子做朋友,这些道理是明白,一旦孩子任性时要做到冷静、宽容还真不容易。
教育孩子的同时发现自己很多的缺点,跟著孩子再经历一次心智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