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誓将中华岩彩带回中国——记旅日画家刘长顺
日期: 07年01月4期

本报记者 孙盈

 

114日,著名旅日岩彩画家刘长顺与日本著名油画家崱酢鮇平的联合画展,在位于东京车站的大丸百货店举行。这是二人继2006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双人画展后的第二次合展。

刘长顺是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首届毕业的八名才子中的一位。回想当年5000人争抢一个油画系入学名额的盛况,刘长顺至今记忆犹新。刘长顺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当年为了不让年幼淘气的儿子在外惹麻烦,而将其送去学画画。

文革期间,大街小巷的毛主席大幅画像曾担负著特殊的历史使命。刘长顺那时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绿色勾画毛主席像。他回忆,当时主席被誉为红太阳,用红色勾勒毛主席像已经约定俗成,而绿色一直是用来画牛鬼蛇神的。在红色画像中加入绿色衬托,可以使红色看起来更红更夺目,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没有人敢于尝试。刘长顺独特创意的毛主席像不但没有招致批判,反而使大批的剧团慕名前来,请他为其绘制样板戏的布景。在那个无书可读的时代,刘长顺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入学专业课考试题目是静物素描酒坛与鞭炮,刘长顺独树一帜地将酒坛与鞭炮移位,令考官耳目一新,刘长顺也从此迈上了崭新的人生旅程。

1988年,当时任中央电视台美术编辑的刘长顺,赴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留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日本的岩彩画。岩彩画是以天然矿物为主要材料的绘画种类,曾是中国绘画的主流,但随著水墨画及卷轴的出现和繁衍,岩彩画出现了历史传承的断裂层。相反,日本继承并延续了对唐代岩彩绘画的憧憬和追慕,直接引发了近百年来日本画的大变迁——形成了以岩彩为主要媒介的绘画体系。岩彩画强调色彩的平涂,追求肌理效果,用色块造型的形式语言和以往的中国水墨画的随类赋彩、墨色滋润和线条造型的方法相去甚远,刘长顺一下就著了迷,决心要在日本求取真经,将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来诠释和发扬。此后的时间里刘长顺始终醉心于岩彩绘画,曾十馀次到敦煌莫高窟写生,并尝试用油画的技巧和“岩彩”作画。在探索中,他逐步地舍弃了日本绘画对于载体的精心制作,舍弃了传统的构图方式,用油画的技法,直接将颜料涂于纸上,没有勾勒,没有线条,只以颜色为基调,以空灵的笔触和色彩描绘出自己的理想,极力在虚无的空间和画面中表现潜藏于其中的真实感。

6年前,刘长顺开始欧洲风情系列的岩彩画创作,对于其中原由,他表示,东方人对于欧陆风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秘感,而用以石头为颜料的“岩彩”来表现以石头为主要建材的欧洲建筑文化无疑是最适合的。刘长顺在欧洲习惯沿著河流写生采风,因为他相信,有水的地方一定有生命、有历史、有故事。

近几年来,刘长顺在日本相继举办了“威尼斯展”、“西班牙展”、“塞纳河逍遥展”、“南法展”、“东欧探幽展”、“莱茵河畔”等一系列欧洲写生展。他将自己的直觉、感受入画,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方面将“岩彩画”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表示,更愿意自己是中国岩彩画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台阶,愿意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去引发美术界对岩彩画的关注,企盼著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分享东方古老中国岩彩画之美。让描绘在仰韶彩陶上的色、点、线、形拓展到轰轰烈烈的当代社会视觉艺术中来,不要使它躺在博物馆里,仅仅让人赞叹羡慕。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3250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