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摆脱中日互为假想敌之害
日期: 07年01月2期

■ 申 文

新年过后,中日两国在军事领域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留给世人充满遐想和臆测的馀地。

去年,随著《大国崛起》的热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年末发出了“打造一支强大海军”的呼吁;今年18日,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首次明确表示中国已拥有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干不干,何时干,国家一直在研究”;与此同时,中国最新型的歼10战机公开亮相,媒体为之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攻势,一时间形成了中国要亮点东西出来的“耀武扬威”的态势。

在日本,防卫厅在19正式升格为防卫省,日美安保体制进一步强化。日美研究“台海有事”对策,日美台湾共同作战计划曝光,日本列岛的防卫重点由东北防线转向西南防线,短期目标为了对应朝鲜,中长期备案则针对中国。稍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历访英德法及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等欧洲大国的行程中,公开而明确地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再次表露出日本对中国存有深刻的警戒心理。

中日围绕著安全保障领域发生一系列新动向,其潜在的深刻意涵显示为:1、中国经济成长,国力增强,确已到了“水满则溢”的阶段,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正在引起周边国家,尤其是作为东亚地区主要安保体制的日美安保的严重不安;2、随著2008年临近,“台湾有事”的现实性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的战力亮相还是日美的战略调整,都在为应对“台海有事”做准备;3、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军费增长率每年呈现两位数,日本走向普通国家百折不挠,终于实现防卫厅升省、自卫队建军的梦想,其背后的深层动力仍是互为假想敌的警戒感和对垒态势,至今不改。

多年来,中日关系在整体上是友好的、合作的,但不可避免地日益受到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深刻影响,正在溢出双边关系的有限框架。对于中日关系,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四大层面来分析:

最不受外来影响,完全基于两国自主的文化交流(包括体育交流)进展顺利,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也会马到成功、水到渠成。中日经济关系顺应了全球化风向,具有充分的互补性,合作基础广泛,所以即使在“政冷”时期,两国经贸交流依然火热,所谓“互利双赢”,即为各取所需、相安无事的另一种表述。政治方面的情况却没有如此乐观。中国和日本为了提升国家影响力,争夺地区主导权,都在对内痛下工夫,对外合纵连横,中日政治关系对峙数年,历史问题只是表面理由,关键是两国在现阶段尚未找到实现政治双赢的窍门或捷径,显然,这段路依然很长。中日军事关系,也就是安保关系,直接受到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大格局影响,丝毫没有松懈的可能。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日常生活的逻辑,也是中日提升军力、防患于未然的基本思路和现实理由。只要中日没有被统合到同一个政治框架中,在内心深处依然习惯于互为假想敌,那么在安保领域里的“项庄舞剑”之举就会成为家常便饭,更何况还有朝鲜和台湾这样的区域火药桶存在。

由此,中日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也是耐人寻味的。中日文化交流上的歌舞升平,不意味著经济合作凡事有求必应;经济合作的持续升温,也不意味著政治关系必然走向融洽;政治关系的缓和改善,更不意味著安保态势可以化敌为友。中日两国只要潜意识层面依然深植著“互为假想敌”的想法,那么中国承认日本是和平国家,或日本承认中国崛起不是威胁,都只是口头安慰。中日对彼此军事动向的超级敏感,并不惜做出过度解读和引申,尽管是有害的,却是不难理解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3156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