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底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引咎辞职的中国环保总局前局长解振华,最近悄然复出,担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并享有他原本的正部级待遇。
和环保总局相比,发改委是更接近于高层权力中心的实权部门,在国务院众多部委中排位于前五名,因此解振华可谓“更上层楼”。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不明背景的消息来源说,解振华在发改委的4名正部级副主任中,分管环境保护及能源节约工作。
他的新任命,或许说明在中国宏观社会与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中,环保终于占有明确的位置。但也有分析人士担忧,当局短期内重新对犯错丢官的官员委以重用,显示中国社会未脱人治色彩。
2005年11月,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爆发惊动全中国和俄罗斯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100吨可能致癌的苯污染物在吉林省双苯厂爆炸事故中流入松花江,向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方向流去。事件导致有900万人口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被迫停水4天,俄罗斯边境三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当时,国家环保总局被认为反应迟缓,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解振华为此引咎辞职。一般认为,解振华辞职是国际舆论压力下的被迫之举。
今年57岁的解振华,素以环保资历深和勇敢与违法项目对抗著称。他在环保线上服务23年,担任国家环保局长12年,被称为“老环保”。2005年,他领导被视为弱势部门的环保总局掀起一阵“环保风暴”——公开叫停13个省市30个违法开工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发展战略性项目和地方政府的重点专案,涉及总投资额达1179亿人民币。这场“风暴”遭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有力抵制,却获得社会公众认可,中央最高层领导的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公开力赞环保总局“动真格了,查处了一批违规上马的项目,非常好!”
因此,2005年12月解振华的去职引起了不少人为其喊冤,更有媒体仍肯定他敢于负责,体现“官德高尚”。
中央高官在国家爆发影响他国安全的重大事故后丢官,这是2003年非典事件时开启的先例,当年,中央一举将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双双革职,警示全体官员严正抗击瘟疫。
孟学农同年下半年低调复出,从正部级降为副部级。对于本次解振华复出且被重用,一些分析因此疑虑:这是否说明,官员犯错后可以不必付出代价?解振华重被重用,显示政治背景对官员仕途大有作用。
另一种看法则是,解振华当年承担的是政治责任而非行政责任,他在行政上并未受过,所以东山再起也不令人意外。
中国官方最早出现解振华复出的信息,来自发改委的英语网站。解振华的名字出现在领导介绍的栏目里,不过,到1月6日晚为止,发改委中文网站尚未列出他的名字,有消息说,解振华于2006年底正式在国家发改委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