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 运
2006年已经过去了,中国2006年的股市是疯狂的,尤其是最后的12月份制造了股价指数暴涨的神话。2006年上证指数暴涨了130%,而制造这个神话的关键是12月份。2006年的11月,上证指数已经上涨了14.22%,可是没有想到12月的涨幅更大。上证指数从11月的2099点上涨到12月的2675点,12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还模高到2698点,距离2700点大关仅差2点。12月份一个月上涨了500多点,月涨幅高达27.45%。12月份的涨幅不仅是2006年的最大月涨幅,也是中国股市16年的历史上最大的月涨幅,由于12月份的上证指数暴涨,使2006年第4季度和全年的涨幅高达52.67%和130%。但是实际上只有7%的股票跑赢了当月的上证指数,促成12月份上证指数暴涨的关键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它们几乎为上证指数的大涨贡献了一半的力量。比如,排在12月份涨幅之首的工商银行,从3.81元上涨到6.2元,月涨幅高达62.73%。其它的大盘蓝筹股中,中国银行的月涨幅为49.18%,中国联通的月涨幅为48.25%,中信证券为46.5%,民生银行为44.27%。由于12月份上证指数的暴涨完全是少数大盘蓝筹股的功劳,在这样的“指数牛市”中,散户自然获益不多,因为其他大量的股票都表现平平。
1月4日是2007年中国股市的首个交易日,中国股市拉开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序幕。跨入新年,在场外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市的推动下,中国股市也迎来了2007年全年交易的“开门红”。新年伊始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跳空高开52点,一度上扬至2847点,大涨171点,再次创出历史新高,并连续突破2700点和2800点两个整数关。但尾盘却出现了一轮快速跳水运动,使上证指数从2800多点一气跌至2684点。虽然最后报收于2715点,但当日863亿的成交天量和上下160多点的高位震荡还是让很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短期走势产生警惕。中国股市代表性的大盘蓝筹股工商银行在首个交易日一度涨幅超过9.03%,接近于涨停板。由于其H股未能达到9.03%的涨幅,因此工商银行距离“全球第一大银行”仍有一步之遥,这是因为工商银行的A、H股总市值约为2600亿美元,与花旗银行2736亿美元的总市值相比仍有100多亿美元的差距。但是,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如果工商银行真的荣登“全球第一大银行”的宝座,这个国际玩笑可能开大了。因为工商银行H股的市盈率已经达到42.9倍,A股的市盈率则高达51.6倍,均已经远远超出目前全球银行业股票平均15.26倍的市盈率,其中的泡沫已经显而易见。虽然大多数佤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长期趋势仍然看好,但是短线震荡调整可能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