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先恩
中华料理真是神奇,竟能把木棒似的猪蹄做成美味佳肴。猪蹄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古来催奶的下脚料已变为时尚的美容食品,北京的猪蹄早已成品化,打开包装加热便可食用,软而有形,肥而不腻,回味无穷。假如猪的数量少于熊,孟亚圣那句名言极可能是:鱼和猪蹄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猪蹄者也。记不清吃过多少猪蹄,但有两次难以忘怀。
刚到日本,看到超市里的猪蹄就买,见包装整洁乾净,心中暗喜,但过舌后却大失所望,以后便敬而远之。1994年有幸住进后乐寮,这里有国内派遣的大厨师,所以能吃到地道的中国菜,寮里200多留学生来来往往,平时比较热闹,节日多有活动,活动几乎都是提前举行,先节日之乐而乐,节日期间反倒冷冷清清,我戏言当叫“先乐寮”。1995年元旦,寮里格外宁静,忙碌惯了突然闲下来反不适应,上街走走吧,到处闭门谢客,加之寒风凛冽,不如早回寮。食堂里恰有猪蹄,便要了一份,回房间品尝,果然味道不错,但离我心目中的猪蹄还相差甚远,于是借酒提提味,素不饮酒半杯啤酒便昏昏入睡,提味不成先入睡,醒来写下了“元旦感怀”:
繁都闹市人骤稀,冷气寒风乱钻衣。
独返后乐迎新岁,半杯啤酒卤猪蹄。
忽入云中登天梯,俯寻往日旧痕迹。
惟觉积倦随梦去,征程万里未有期。
大师傅做的还是不如1979年8月在恩师徐春林家吃的猪蹄。当年高考成绩发榜,上本科无疑,消息传遍方圆几十里,举家惊喜不已,可是等到大专分数线的同学们都拿到录取通知书,依然没有我的消息,全家人便像热锅上的蚂蚁。讯息不通的当年,天天失望地倾听乡村邮递员远去的单车铃声,妈妈只得去占卜问卦,人家说“上大学没有问题,须著点急”。占卦的结果虽然心理得到一丝安慰,但心依旧悬著,录取通知时期已近尽头,不能再等了,父亲就陪同我步行10馀里去求教住在公社的徐老师。
徐老师是我的化学老师,从高二接手教我们,听了他的课,兴趣与学习胃口大增,课文内容渐渐明晰,一个学期下来,总成绩魔术般地从中等生一跃成首位,进而选进县重点班。徐老师刚从外地归来,听了父亲的说明,他作为高考阅卷者,坚信我上大学无疑,就是漏取也能补上。他当即决定带我去省招办查询,马上托人买了两张下午去县城的汽车票。离发车还有些时间,于是就在他家吃饭,菜就是一锅稀烂的新鲜猪蹄。有老师在,就有了主心骨,放心了一半,可以用另一半心来品味猪蹄,那美味根本就无法形容。吃罢饭,父亲送我们上汽车,大概1小时后抵达县城汽车站,因为去省城每天只有一趟车,下车后徐老师就找人订了两张明早从望江到合肥的长途汽车票,随即风风火火带我去县邮电局,正下班之际他请人查找,经办人说有我的挂号信。徐老师拿到牛皮纸信封的通知书比我还乐,他说:“现在没有汽车了,得住一晚上,如不怕天黑你就赶回家报信吧。”拿到入学通知书,百感交集,对农村人来说能上大学就是造化,毫不犹豫乘著暮色,飞奔在石子公路上,沿途除城镇外基本没有路灯,不时野兔野鸟等惊驰惊飞,山丘上的许多树影纵看像人,侧看像怪,公路旁还有几处阴森森的坟墓区,毕竟有猪蹄垫底,浑身是力,对此全然不惧,60里山路一溜烟到家,煤油灯下的父母亲友立即笑逐颜开。
27年过去,我一直回味1979年那顿猪蹄,尝过多少盛宴与小吃,都比不上如此美味。又一个元旦即将来临,遥祝徐老师全家安康,我会回家乡看望老人家,再享受师娘亲手做的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