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直播通信卫星鑫诺二号不久前运行失败,不仅带来20多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更沉重打击了近几年高歌猛进的中国航天业。有关人士透露,鑫诺二号研制长达10年,本来计划在中共十七大前发射,作为航天界给十七大的献礼,不料发射后几天就出现无法逆转的故障,如今已变成太空垃圾。
目前有关方面仍在研究鑫诺二号的故障原因,官方也没有处理相关人员。中国航天专家则强调航天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呼吁社会给航天事业更大的宽容。
在10月29日,鑫诺二号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火箭飞行约25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1月7日,鑫诺二号原定于当天打开的太阳能主电池板没有打开,部分通信天线也未能打开,全功能通信控制指令不能正常执行。11月下旬,鑫诺卫星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于定点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鑫诺二号卫星无法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
航天业内人士指出,鑫诺二号的太阳能帆板无法打开,自带的蓄电能力将很快用完而无法继续运行。卫星在3万公里的高空,通过地面挽救的馀地基本为零,卫星其实已经成了太空中的一颗尘埃。
有人感叹:“这个项目准备了10年了,本来是计划十七大前发射,时间上的要求达到了,但没想到是这个结局。”
近10年来,中国航天的发展十分顺利,不仅航天发射获得极高的成功率,还两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公众不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甚至已经成了航天强国。因此,造价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鑫诺二号这次出事,带来的损失不仅是在经济上,还有公众对航天的信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我们应该给航天事业以更大宽容度。目前国内的卫星发射数量与国外相比要少得多,只占世界卫星发射总量的1%。航天事业本身就是高风险产业,国外发射失败的例子也不少。国内发射数量少,所以每发一颗便会有很多人关注,若发射失败也尤为明显,这就会给科研技术人员造成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