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伊势散记
日期: 06年12月1期

我从前总以为,奈良、京都是古代日本的象徵,彷佛这个岛国的历史都写在这两本书上了。等我去了志摩半岛,游览了伊势和鸟羽,我又得补充我的看法了,这里是日本历史的“别册”,很值得认真读一读。

京都崇秀的山峦,婉曼的河川,奈良嵬磊的古坟,典雅的寺院,活脱脱捧出一个古色古香的日本,似乎伸手可及。而在伊势,高旷粗朴的神宫,参天而立的树林,登得人气喘嘘嘘的青石阶梯、却朦朦胧胧撑起一个遥远的日本,飘渺的日本,叫人无法捕获的日本。博大的伊势神宫,浩瀚的神域林海,构筑了一座扑朔迷离的浪漫主义殿堂。

通常听说的伊势神宫,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实际上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叫皇大神宫(内宫),一个叫丰受大神宫(外宫)。这里是日本天皇祖先的奉祀圣域,也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发祥地。

据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

皇大御神(即天照大神)光华明彩,照彻六合,命其皇孙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由天上降临此地,整治疆土,繁衍子孙,并赐给亲手所育之稻种,作为世代繁荣和平生活之基本……

这位“照彻六合”的天照大神的“神体”通常是以三种神器作为代表∶八咫镜、八咫琼勾玉和斩草剑。其中的八咫镜(即御镜)古代藏于宫中,由天皇亲自奉祀。崇神天皇时代,于皇居之外设“笠缝邑”,立“神篱”,举行祭祀。即在“祭场”外侧有常绿树围绕,以示护卫神圣之意。到了垂仁天皇时代,皇女倭姬命巡幸伊贺(三重)、近江(滋贺)、美浓(歧阜)诸地,来到伊势宇治五十铃川畔,尊皇大御神之教,于此地设祠奉祀祖灵。后来,天武天皇和持统天皇的“天平时代”(公元8世纪中叶),大规模兴建神宫以代替“神篱”和“祠”,并举行大祭,开创了神宫每二十年举行一次“式年迁宫”的时代。所谓“迁宫”,就是神宫域内所有建筑,包括神殿、宫墙、道路、桥梁,来个彻底地翻修、重建,并同时举行盛大祭祀典礼。1993年春,第六十一次“神宫式年迁宫”时,举办了隆重的“山口祭”和“木本祭”,即在内宫的神路山和外宫的高仓山分别祭祀山陵守护神,以保障林木之茂盛和伐木之安全。这种大规模的迁宫典礼其用意在于宣示日本国家悠久的历史传统,张扬大和民族永恒不息的生命之泉。

内宫的入口处有一座宇治桥,五十铃川(又名宇治川)的河水缓缓流过,清晰地映照著美丽的桥影。这座桥也是随著“迁宫”仪式每二十年作一次改建,包括两端两座高大的“鸟居”(“开”字形牌坊)。“鸟居”是神宫或神社的入口标志,相当于中国的华表。过了“鸟居”就意味著由俗世进入神域,身心都要有所转变。以历史小说《宫本武藏》而闻名的作家吉川英治走过这座桥时写下这样一首“短歌”∶

此处心之乡,

漫然一拜观,

慰我旅中思,

恍惚又童年。

桥内侧由此连著浓密的丛林,郁郁乎不见天日。林中伸出一条条铺满碎石的参道。走在这种道路上,腿脚分外吃力。日本的神社境内的路径都是如此,大概是出于“洁净”之意吧。                      

在这种石子路上“拽”了一阵子,右边明亮之处出现五十铃川,河水闪闪惹眼。我立即跑了过去。岸边是一大片平缓的青石台阶,古代的参拜者都要在这里“修禊”,即用清流洗涤身手,净化心灵,然后才能参拜宫殿。五十铃川原名涤裳川,相传垂仁天皇的皇女倭姬命来参宫,曾在这里涤净脏污的衣裾。她是怎么弄脏衣裙的呢?这里的道路高高低低,到处铺著石头,女孩儿长在深宫,不惯于行,偶然出门,跌倒了也是常有的事。要是那样,可真够难为她的。我站在岸边的石板上,看到肥硕的锦鲤悠悠游动,活泼的白□往来翕忽,有时突然停驻水中,岿然不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空灵如仙境。那皇女涤裳时,是否看到了这些美丽的鱼儿呢?此时的我,也像吉川英治一样,飘飘然回到童年时代了。

但现在的游客大多足懒,不愿特地到河边来,只是在路侧的“手水舍”敷衍一下罢了。本来“手水舍”也有规矩,不能直接用木勺舀水漱口,应当先将两手洗净,然后将水舀到左手心,掬水入口漱之。但现代人谁还把这种老教条放在眼里?人心不古,中外皆然。

参道尽头的左侧,一带石阶上去就是正宫,即日本先祖天照坐皇大御神奉祀之所。这座社殿是采用日本最古的“惟一神明造”建筑样式。十根巨大的槛木柱子稳稳地支撑著严实而厚重的草葺大屋顶。几株粗壮的矛杉,护卫著古朴的殿宇,显示出居高临下的庄严气势。

比起这些殿宇,更使我惊奇的是随处可见的高大的矛杉,估计树的直径在三米以上者比比皆是,参天而立,危乎高哉! 我平生以来未见过这样高大的巨树。站在这些大腕树木下边,方感到人的渺小,寻常。神域的林木同神宫同在,自古受到悉心保护,严禁采伐。除了矛杉之外,还有枞、松、桧、槛、椎、楠、杨、桐树种,参差交汇,共存共荣,形成了漫然无边的苍绿的王国。

回头再说说外宫。这次来伊势,因为顺路,先看的是外宫。从伊势驿走出来,一眼就看到西南处一大片蓊郁的森林,那无疑就是外宫的所在地了。外宫的全称是“丰受大神宫”。丰受大神又称御馔都神,司掌众神的饮食,自然也是大和民族的衣食父母。据说第二十一代雄略天皇(公元5世纪),遵天照天神之命将丰受大神由奉祀之地丹波之国(今京都府北部)“奉安”到现在的山田原。

就社殿的规模来说,两宫相当,但在我看来,外宫虽说鸟居前面没有高大的石阶,其气势似乎超过内宫。外宫的正宫位于参道的尽头,行走便捷。参拜者蜂拥而至,个个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三击掌,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词,同在“手水舍”前的表现大不相同。趁著这个当儿,我的注意力却全部集中于那一片连著一片的树林。参拜的人虽然一拨又一拨,少说也有上千人,但入境内立即如四散的鸟群,转瞬之间被这树林吞没了,消化了。掩映于林荫深处的社殿,凭藉树林的依衬,更显得幽寂和神圣起来了。

外宫神乐殿位于第二鸟居口右侧。神乐殿的任务是根据参拜者的申请,为感激神的恩惠,请求奉奏神乐和奉奠御馔,并为参拜者颁赠神牌、护身符、历书和御神号轴等。帮助参拜者押朱红色的纪念印。平时,这里也办理“迁宫”费用的捐赠事宜。

外宫神乐殿于200012月改建完工后,可以承办比古代更大规模的神乐演奏和大型御馔仪式。

内宫也有神乐殿,两座神乐殿的建筑样式和功能完全相同。

外宫和内宫有穿梭巴士相连接。快要接近内宫站时,有一片风格别致的小型建筑群,汇集著一家家饭馆和杂货铺,名字叫“御荫横丁”,意思是“神宫外苑商业街”。旅行社预先交给一张购物优惠券,但为了寻找兑换商品券的地方,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吃了一份志摩煮面,又买了两把切面,总算把一千日元的“割引”打发了,这才安然。

横丁有一家烤鱼店,店头摊著一口大平锅,烧烤各种新鲜鱼虾。诱人的香味随风飘散,吸引著众多的游客。烤鱼的汉子头上盘著白毛巾,一边吆喝,一边将烤热的鱼虾装进盘子。这盘子彷佛一块磁铁,立即吸引来无数男人和女人的手。这里不但白吃,还供给香茶和纸巾。这时候,再讲客气便是傻瓜,挤上去,牛马抢槽似的,吃个痛快,抹抹嘴,也不用说谢,扭头就走。脸皮稍厚点的,转一圈儿,回来再吃。

古时候,不管哪里的日本人,一生都要来伊势神宫参拜一次。偏远的乡民在伊势神宫进完香磕罢头,来到这种名叫“宫下”(Miyage)的小街上,采购一些“神礼”、护身牌等作纪念,回去后和赤豆饭一起分赠亲戚邻居。这种礼品就叫“Miyage ”。后来用“土产”两个汉字替代,发音仍保持不变。这就是日语“土产”一词为何读成“Miyage”的缘由。

我转悠了半天,本来想买一点“土产”,但终未找到满意的,也不便再去烤鱼店了,只得作罢。

由内宫的“宫前”站乘巴士到“近铁”五十铃川驿,改乘电车经宇治山田去鸟羽。夕阳西下,新的旅程又由山林转向大海。坐在车上,我又思索起来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总以为日本是一个后起国家,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古国相距遥遥。这看法大致是不错的,但细究起来,只能是站在特定角度上的一种偏见。如果脱开本国的范围,拿一些新兴的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完全可以以一个文明古国自居。不说别的,单从那斑驳陆离、长满绿苔的石阶砖道,从那具有千年树龄、直插云霄的巨杉上看,我似乎触摸到古老日本的肌肤。

建议那些对奈良、京都等历史名胜深感兴趣的朋友,务必也到伊势走一走,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感受另一番惊奇。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2878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