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于12月2日起访港3天,并出席国际电信联盟2006年世界电信展开幕仪式及欢迎酒会。这也是他进入中国最高领导层以来首次访港。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人大系统一直被外界特别是海外媒体戏称为“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一位权威人士强调,此届全国人大已做出多项改革,并通过了《监督法》法律案,“中国人大已经越来越彰显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的权威和地位,如今不但绝不是‘橡皮图章’,倒越来越像‘钢印’了。”
规定书记兼人大主任
据透露,吴邦国刚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就强调,全国人大不能再当“橡皮图章”了!于是,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刚成立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改变了人大作为党政军官员退休前“二线”地位,逐步形成双向流动制度,把其他部委得力干部派往人大工作,积累政治经验,然后再转岗到党政军等其它重要岗位上去。
其次,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发文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要由同级中共党委书记兼任。中国政情分析家认为,这一规定,高度保证并强化了人大的职能,理顺了人大监督政府的关系,为《监督法》出台做了充分准备。
孕育廿年监督法出台
再者,就是20年来一直无法通过的《监督法》的出台。该权威人士指出,《监督法》赋予了人大撤销地方政府命令的权力,还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司法解释时,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可以说,这些规定明确了人大是凌驾于行政和司法机关之上的、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机构’。”
据透露,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一些党外人士座谈时,曾把制订《监督法》提高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并强调,要通过树立人大权威,整治目前国内有些地方政府无法无天的状况。“可见,如今的人大确确实实不再是‘橡皮图章’那么简单了。”
关注港一国两制落实
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的吴邦国,虽然一直没有访问过香港,但在广大香港同胞心目中并不陌生,许多港区人大代表更深知:主掌全国人大近四载的他,非常关注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他一直对我们说,中央非常重视香港问题,中央三代领导集体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及按照基本法办事等方针,是香港繁荣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好良方。”
每年都要拨冗专门会见港澳人大代表的吴邦国还一再强调,中央将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按照基本法有关规定,推进香港政治体制循序渐进发展,“希望香港社会各界能就此形成广泛共识,依法做好政治体制发展工作。”
平民委员长做人有“三不”
出身贫苦家庭,吴邦国更明白普罗大众为生活奔波的艰辛,更相信一步个一脚印的奋斗,举手投足更贴近民情民意。这位素以谦和沉稳著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虽贵为中国第二号领导人,但为人谦虚,从不摆官架子,尤爱“微服出巡”,深入大街小巷,直接聆听老百姓的心声。
当年吴邦国在上海任职时,便经常光顾当地餐馆,又爱自己到街上买米、买菜,在嘈杂的市集内游走,总说这样能够更加了解群众,不与群众脱节。他又说过,自己做人有个“三不”原则,即不偷懒,不逃避责任和不追求个人利益。
吴邦国1941年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贫苦家庭,大学毕业以后,他就到了工厂。在由低到高的任职期间,他始终过著和上海大多数市民一样的生活,性格随和。吴邦国对生活也不重享受,寻常百姓家的种种特色,总可以在他家里找到。他在上海任职时,住过石库门房子和阁楼,也用过煤球炉和马桶。升任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科技工委党委书记后,吴邦国一家五口人还在上海天潼路一间11平方米的石库门房子中住了很长时间,夏天的晚上,要在马路上睡到一两点钟才进得了屋的感觉,他从不陌生。就算当上上海市委书记,他仍爱自己去买米、买菜。上海老百姓的不便,知识分子的清苦,他都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