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盈)11月25日,由国际善邻协会主办的日中关系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作用东京专题讨论会在东京JICA国际协力综合研修所举行。国内十馀家电视台、广播电台部门负责人应邀专程来日参加了讨论会。
东京大学法学部教授负责人高原明生围绕著最新的日中关系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围绕著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媒体功能首先做了基调演讲。张国良表示,一般认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步伐,相比经济改革缓慢得多。但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在舆论监督、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明显的进步。而其中媒体、尤其是网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大约从1998年起中国的网络舆论就起步了。当年发生的“印尼排华”事件中,中国网民开始以网上论坛形式提出抗议。尤具代表性的当数2003年孙志刚被“收容致死”案件、“非典”肆虐事件以及2004年“宝马”撞人案件等等。网络已成为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公众表达平台,有力地参与了当代的中国政治改革。
战后60周年的2005年,由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教科书、钓鱼岛等一系列问题,中日两国关系降到冰点。凤凰卫视与朝日电视台克服重重困难举行了两国专家的辩论会。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等高敏感度的话题用争论的方式,同时用无法修正的直播方式来表现,在中国电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节目播出后在中日两国都造成巨大反响,在中国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焦点。这其中媒体作为平台对于缩小两国民众理解差异起了显著作用。由于使用电视直播,虽然总是有时间上的遗憾,但是它独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使得这种交流的真诚度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