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林阳吉
第二次,史迪威离华后,马歇尔考虑改组美国在亚洲的空军编制,拟将所有驻缅甸和印度的空军调往中国,由驻华的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第十和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坚决反对这一改组计划,然而他没有得到华盛顿的支援,也没得到蒋的支持。陈纳德很失望,他认为这是蒋的报复,但实情不得而知。
1945年7月6日,他毅然提出辞呈,魏德迈立即批准,并任命斯通将军接替他的职务。7月31日,他又接到空军司令部魏德迈中将的命令,他在中国战区的职务被正式解除!这使他的不满更加强烈。
第三次,抗战胜利,国共和谈。马歇尔代表美国政府做调停人,三上庐山说项,要国共休兵合作,当然这事说来容易做来难。陈纳德以局外人的观点,也劝蒋同意和谈。蒋认为陈不懂中国实情,心里却更加不满。而陈纳德认为,只要解放军保证不渡长江,这样中国虽然可能造成南北分治,但最低限度可让国民党及其部队有个歇息的机会。后来魏德迈也曾建议由联合国的军队来协调国共之争,这也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后来陈再次劝蒋,蒋说:“我和共产党已多次和谈,但都无结果。我们只好做最坏的准备,退守台湾。”陈认为这是下下策,但他知道蒋做了最后决定的事,谁也无法改变,包括他的夫人。
1945年8月1日,陈纳德带著失意返回美国。陈纳德在中国八年,协助中国人民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竟以这种结局离开中国,他深感不满。蒋介石仍然采用“打一巴掌再揉一揉”的方法,与夫人设宴为他送行,并授予他“青天白日大蓝绶带”勋章。
云南省长龙云将昆明一条路更名为“陈纳德路”。在他向重庆市民告别的那一天里,蒋介石把自己的汽车和司机供他使用,汽车在市内被人群堵塞,人群推著汽车在重庆陡峭的街道上走了好几个小时。一直推到一个广场的中央。广场上人们搭了一个台子,用鲜花和松针装饰起来。陈纳德独自站在台上,人群排著队逐个与他握手道别。台上堆满了人们赠送给他的宝石、碧玉、漆器、古董和字画,以及各种条幅和锦旗。激动的泪水从陈纳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了下来。
陈纳德回美国几天后,日本宣布投降。他对自己不能在最后参与受降仪式十分耿耿于怀。他说:“八年来我惟一的雄心就是打败日本,我很希望亲眼看看日本人正式宣称他们的失败。”他对于这个遗憾,不知道应该找美国还是蒋介石讨个说法。
陈纳德回到美国,却仍然眷恋他战斗过的中国,所以不久又回到中国。这时蒋介石和陈纳德有了矛盾。蒋介石则采取老一套,不理不管。陈纳德和相恋的陈香梅与宋美龄尽力设法缓和关系。
1947年圣诞,陈纳德与陈香梅准备结婚,到南京向蒋氏夫妇报告,蒋态度大变,与夫人共同向他俩祝福,他们送了象牙雕刻和一对景德镇瓷制灯台做贺礼,还派外交部长王世杰从南京到上海致贺。后来蒋夫人认了他们的两个女儿陈美华、陈美丽做义女,连两位小公主的名字都是蒋介石亲自取的,是承袭夫人名字中的“美”字而来。另外,还送了两枚图章给美华和美丽。原来,蒋要感谢陈纳德的航空队,帮他运送兵员和战略物资到各个战场去。
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6月全国内战爆发,十个月的时间,陈纳德的航空队和美国海军把五十四万国民党军队运送到了内战前线,帮助国民党军占领了百馀 座城市,运送了数十亿美元的各类物资。1946年8月3日,国民政府与陈纳德签署协定,设立陈纳德航空公司,担负国民政府对东北、华北、华中各战场空军人员军用物资供应的任务,还帮助国民党训练了大批飞行人员,组建了空军部队。全面内战爆发后,陈纳德空军更是直接参战,并在技术、战术上对国民党空军进行指导,还拍摄了供军用的全部中国地图,到1950年前,陈的航空队帮国民党从大陆向台湾运走了九十三万两黄金。
1958年7月28日,陈纳德在美国去世,享年67岁。蒋介石与夫人联名去电致唁。
宋美龄时在纽约访问,她于28日下午发表一项声明并对记者谈话,对陈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副总统陈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等相继去电致唁。7月30日葬礼在美国华府举行,宋美龄特意从纽约赶来参加,宋子文也在遗像前行礼致祭。
陈纳德将军遗孀陈香梅女士继承陈纳德遗愿,积极推动中美友好,为推动中美两国建交及参与许多重大国际事件而被称誉为“中美民间大使”和“全美7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陈香梅有一次带来了里根总统给邓小平的亲笔信,信中告诉中方,他将继续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对台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让中国政府放心。邓小平见信很高兴,当宾主共同迈入宴会厅时,他坚持让陈香梅坐在有数名参议员参加的美方代表团的首席,并且风趣地说:“美国有100个参议员,但全世界只有一个陈香梅!”
陈香梅以特殊身份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对于她参与的中美两国往来日益兴盛显然深感荣幸。她说:“现在重新提起中美合作的那段历史,这对增强中美两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合作,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