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辉
或许外汇储备多元化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周小川行长的讲话连续2日引起全球汇市波动的事实,让人们发现,中国外汇储备调整似乎进入了一个困局:一方面,万亿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而各种迹象均表明美元面临贬值风险,如果不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未来很可能出现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如果进行调整,则当即就可能导致美元大跌,而我们的外汇储备也会立刻随之贬值。在各界都高呼外汇储备应该多元化的同时,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按华尔街一位金融家的计算:这笔资金相当于道琼斯所有股票总市值的四分之一,足够买下微软、花旗银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馀下的“零头”还可以“顺便”买下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集团。而巨额外汇储备背后隐藏的宏观金融难题,很可能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未来若干年中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是“唐僧肉”,当前市场上的各种可谓混乱的声音表明,对外汇储备的运用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还缺乏相当的厘清。
对当前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朱炎。朱炎从四个问题入手阐述了外汇储备的增加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并从三个方面提议政府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1、会加剧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贸易黑字的增加,第二个原因是资本流入。中国贸易黑字增加,对方国家的贸易赤字就会增加,对方国会要求中国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引发贸易摩擦。现在,中国不仅和美国、和欧盟发生摩擦,而且和其他国家也发生摩擦。随著中国贸易黑字的增加,这种摩擦将越发强烈。
2、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从去年来,人民币升值仅有3%,这样的升值速度是很慢的。这是因为中国外汇管理部门一直在干预市场、压制人民币升值势头。现在外汇储备越多就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越大,要守住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付出的代价也会越来越大。
3、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会更加困难。中国目前经济过热,一直不能降温,这其中原因之一就和外汇储备增长有关。中国企业在商务活动中获取外汇后必须和银行兑换,如果中国外汇头寸过多的话就要拿到外汇市场做交易,卖掉外汇,这就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为了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只能买美元、卖出人民币,买得越多,放出的人民币也就越多,就是货币供给增加,造成银根越来越松,人民币供给越来越大。中央的宏观调控一方面要限制投资,防止经济过热,另一方面,不得不收购吸收企业外币,放出人民币。
4、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中国目前有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但是这些钱不是存在中国的银行里,而是存在外国银行或购买外国政府债券,从美国等国的银行获取利息。而人民币长期趋势是上涨的,人民币越涨,中国的外汇储备就相对贬值。尽管中国有1万亿美元储备,但是人民币升值10%的话,就要减少几千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虽然中国有那么多外汇储备,但是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下,这些储备都要贬值,中国人辛辛苦苦挣到的外汇就会凭空失去许多。
政府该如何宏观调控?
1、让外汇储备增长减慢。让贸易黑字增长得慢一点,增加进口。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购买贸易国产品等。减少对外资来华投资的鼓励政策。
2、削减外汇储备。中国应尽可能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市场,减少在国内使用的规模。外汇储备的海外使用,尤其是海外购买实物资产,可以增加中国商品等的供给,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外汇使用自主权,避免外汇过度集中到中央银行,缓解央行对冲压力。
3、灵活使用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将外汇注资国内的机构,并由这些机构将这部分外汇资金用于海外市场,既解决了这些机构的历史问题,又提高了机构的稳健性,使其可在国内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实现币种的多元化;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改革。长期来看,外汇管制还将进一步放松,最终达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朱炎: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1957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82-86在上海市财政局任职。86-90年在一桥大学大学院留学。90-96年任职富士综合研究所,96年转任富士通总研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