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周剑无疑是一个传奇,2001年他第一次高考上了武汉大学,但随后由于痴迷网络多次旷课而被退学。他复读1个多月后,又考回了武大,但随后“屡教不改”再次被退学。回家几个月后,他又参加高考,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科大读到大三时他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接著他第四次参加高考,今年9月份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这种独特的经历,在中国的大学生里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第一次被退学曾经想到死
周剑在湖北罗田县的县城里长大,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没有固定的工作,周剑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小到大我没有留过级,算是一个好孩子。”周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来没有太让父母操心过。高二分班的时候,他被选入罗田一中的重点班。班上有52个同学,他排名第26名。高考的时候,他发挥出色,考了615分。
2001年9月,周剑开始了他向往的大学生活,而他的离奇经历也由此开始。周剑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大学里的很多课是在大教室里上,他去不去上课根本没有人知道。“而且有些老师讲得没意思,要靠自己学。”正在周剑感觉大学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网络。
接下来的日子,在课堂里,同学们几乎见不到周剑的影子,“他一般是晚上去上网,白天在宿舍里睡觉。”由于多次旷课,周剑遇到了麻烦,“因为听说旷课超过多少个小时就不能参加考试,结果我就真的没去考,只参加了一两门课的考试。”就这样,在武大一年还没有读完,他就接到了退学通知。
“第一次的退学经历对我打击最大,我当时甚至想到过死。我走到了东湖旁边站了很久,那个地方不许往下跳,再走一步就下去了,但我却突然想回去睡觉了。”周剑说。
两进两出武汉大学
2002年五一前夕,周剑退学回到了家里。父母好好教训了他一通,便安排他重新参加高考。在复习了一个多月后,周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这一次他考了628分,按照往年的录取标准,他的这个分数够上清华、北大了。周剑重返武大,这次他选择的是化学专业,“我感觉学化学挺有意思的。”周剑说。
重返校园后,他重演了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的生活,而且还和辅导员较上了劲,“感觉辅导员对我有偏见,我觉得换了一个专业,他会把我当作一个新生对待,但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以前的事情,老是跟我过不去。”
2003年上半年,周剑还没来得及等到期末考试,学校的文件就下来了,他再次被勒令退学。至今,周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文件上的四个字“屡教不改”,“我觉得奇怪,怎么能叫屡教不改呢?后来我想了想,也不能怪学校,是我不适应那个环境。”
周剑因差半个学分被第三次退学
这次父母并没有骂他,只是又帮他安排好了重新参加高考,周剑定下了考名校的目标,想著考进清华、北大。第三次高考他又考出了611分的高分,“当时考完后就觉得过不了北大的线,调剂时决定不再考武大,已经进过两次武大了,太尴尬了,就来了华中科技大学。”
大三刚开始,华中科技大学就对学生的学分进行清理,由于差了半个学分,周剑第三次收到退学通知。“我就差这么一点学分,父母来学校找了人,但还是没用。这次对我打击很大。”
周剑开始了他人生中第四次备战高考。一到这种状态,周剑又变成了几乎和大学里完全不同的人,在长达半年的备考时间里,他居然没有上过一次网。第四次高考,他又考了614分,再次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今年9月,周剑重返材料学院。为什么报考他读过的专业,周剑说:“主要考虑到学校可以保留我以前修过的学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学校让这位刚考上的新生直接入读大二。周剑搬回了当年同班同学的宿舍。
最近周剑又在延续著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生活,不少同学都担心,周剑是否又将重演已经重复了3次的退学经历。对于这一点,周剑自己也体会到了,“我确实还没有找到学习的感觉。”
一个转型失败的典型
武汉大学的一位教育专家表示,周剑每次高考必中名校,说明他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说明他特别适应以高考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环境。但这种环境与大学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大学会给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以追求学生的素质提升为目的。这个时候,周剑却一再出现对此的不适应和转型失败的问题,成为了一个转型失败的典型。
对于周剑来说,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多向一些同学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学习适应大学生活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向大学里的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周剑的经历也说明,我们的大学还需要加强对新生心理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