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名中国人受害者控告日本政府,第一回毒气弹伤害索赔诉讼案在9月29日获得一审全面胜诉,再加上媒体炒作9月16日数百日本人在珠海集体买春事件,构成了近期中国民间反日浪潮的主要话题。这两起由民间推动的轰动事件虽属不同性质,但对中日关系的深刻影响不可小觑。在中日关系中,如何妥善处理已经发生的正面或负面事实,并恰如其分地评估其真实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道艰难的考题,考验著一个民族的成熟度,也检验著一个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本次毒气弹伤害事件的判决,是为期8年艰苦卓绝的法庭抗争的结果。法庭在确认侵华日军遗留毒气弹的历史事实和中国平民受化武伤害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日本《国家赔偿法》为准则,判决日本政府全面败诉。但日本政府罔顾事实,仍然秉持一贯推诿责任的态度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即便上诉是为了完成某种法律程序而不得不行之举,然而日本政府缺乏接受事实的大智大勇,缺乏维护公平、正义理念的狭隘胸襟,又一次毕显无遗。
毒气弹伤害审判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结果,而日本人在珠海集体买春则是偶然的突发事件。与日本政府罔顾事实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的媒体舆论或有夸大事实之嫌。尽管在媒体的爆炒之下,日本在珠海集体买春,几乎已成铁板钉钉的铁案,严重伤害著中国人民的感情,但细究其原委,所谓“集体买春”隐含的有组织有预谋之意仍然似是而非,缺乏说服力。在媒体报道中,288人被夸大成400人,社员旅行被渲染成“平成株式会社纪念成立15周年”,还兼指日本会社承认“慰安旅行”就是“买春旅行”等等,都是不符事实的想像性描述,更有穿凿附会的语言误读。在事实没有解明的前提下,做出夸张的意义引申和影响评估,纵然能够鼓动民意,导致群情激奋,其真实性却值得推敲。
在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中,日本人习惯於为维护自我面子而罔顾甚至否认事实,日本政府就是这种死硬做法的代表;而中国人则惯以民族情绪为本,以道德属性划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推演事实,民间的反日情绪就是在将蚁蛭扩大为泰山的舆论煽动中愈演愈烈。以上两种貌似对立的极端化态度,其实都是情绪化的自我演绎,都对中日关系有害无益。
事实与意义的关系,犹如形与神的关系。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当以尊重事实为第一,熟视无睹或夸大其辞,无论是出於阴险的图谋抑或是善意的初衷,都未为幸事。南 范缜在《神灭论》中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犹利之於刀。未闻刀没有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王朔对这层关系有过更通俗的讲解,他说:“意义这东西就像刀子的光芒,刀子在它就有,不能说刀子不在硬造出光芒,不能为意义而意义。”由此来看,中日关系不能为掩盖而掩盖,不能为抹杀而抹杀,同样,也不能为情绪而情绪,更不能为仇恨而仇恨。
战後索赔运动涉及到日本的历史责任和利益回 方式,珠海买春事件则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民族的道德激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超越了事实与意义的逻辑关系,也突破了中日关系的政经框架。但无论是口头说事还是具体行动,一切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大胆假设之後,仍 小心求证。
本次毒气弹伤害事件的判决,是为期8年艰苦卓绝的法庭抗争的结果。法庭在确认侵华日军遗留毒气弹的历史事实和中国平民受化武伤害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日本《国家赔偿法》为准则,判决日本政府全面败诉。但日本政府罔顾事实,仍然秉持一贯推诿责任的态度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即便上诉是为了完成某种法律程序而不得不行之举,然而日本政府缺乏接受事实的大智大勇,缺乏维护公平、正义理念的狭隘胸襟,又一次毕显无遗。
毒气弹伤害审判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结果,而日本人在珠海集体买春则是偶然的突发事件。与日本政府罔顾事实形成对照的是,中国的媒体舆论或有夸大事实之嫌。尽管在媒体的爆炒之下,日本在珠海集体买春,几乎已成铁板钉钉的铁案,严重伤害著中国人民的感情,但细究其原委,所谓“集体买春”隐含的有组织有预谋之意仍然似是而非,缺乏说服力。在媒体报道中,288人被夸大成400人,社员旅行被渲染成“平成株式会社纪念成立15周年”,还兼指日本会社承认“慰安旅行”就是“买春旅行”等等,都是不符事实的想像性描述,更有穿凿附会的语言误读。在事实没有解明的前提下,做出夸张的意义引申和影响评估,纵然能够鼓动民意,导致群情激奋,其真实性却值得推敲。
在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中,日本人习惯於为维护自我面子而罔顾甚至否认事实,日本政府就是这种死硬做法的代表;而中国人则惯以民族情绪为本,以道德属性划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推演事实,民间的反日情绪就是在将蚁蛭扩大为泰山的舆论煽动中愈演愈烈。以上两种貌似对立的极端化态度,其实都是情绪化的自我演绎,都对中日关系有害无益。
事实与意义的关系,犹如形与神的关系。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当以尊重事实为第一,熟视无睹或夸大其辞,无论是出於阴险的图谋抑或是善意的初衷,都未为幸事。南 范缜在《神灭论》中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犹利之於刀。未闻刀没有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王朔对这层关系有过更通俗的讲解,他说:“意义这东西就像刀子的光芒,刀子在它就有,不能说刀子不在硬造出光芒,不能为意义而意义。”由此来看,中日关系不能为掩盖而掩盖,不能为抹杀而抹杀,同样,也不能为情绪而情绪,更不能为仇恨而仇恨。
战後索赔运动涉及到日本的历史责任和利益回 方式,珠海买春事件则反映出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民族的道德激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已超越了事实与意义的逻辑关系,也突破了中日关系的政经框架。但无论是口头说事还是具体行动,一切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大胆假设之後,仍 小心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