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杜鹃 风为台湾台东沿海地区带来不小的灾情,不过也使得台东太麻里海边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三和文化史前遗迹重现天日。
据报道,经过 风巨浪冲刷之後,太麻里香兰村海边的沙滩上最近出现大量史前陶器碎片、兽骨,数量和规模可以媲美卑南史前遗迹,让考古学家相当振奋。
三和时代的陶器碎片、兽骨、石板、石臼等建筑遗构,遍及整片沙滩面积将近有60公顷,还有保存完整的石棺。研究人员说,距今2200年前的史前遗迹出土,印证了原住民除了往山区迁移,也有一批人是选择沿海而居。据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坤修说:“目前看起来,这里是卑南文化遗址以外,铁器文化最大的一个遗迹,我相信这个遗址的发现,对当时海上交换的研究将很有帮助。”
这个距离海水溺潮线不到20米的史前遗址,原本深埋在地表5米以下,9月初“杜鹃” 风带来的巨浪把上层的砂石冲刷带走,才使得这些埋在海底5米历史久远的史前文物遗址重见天日。开挖後在距离岸边不到10米的地方发现石棺。而在香兰海边沙滩上,随处都可以见到这些珍贵的史前遗迹,无论是在规模或是数量上都足以媲美卑南文化,更是岛内第一次在海边发现史前遗迹,意义重大;但研究人员担心,海潮变化会影响遗迹保存,希望能尽快进行抢救挖掘工作。
据报道,经过 风巨浪冲刷之後,太麻里香兰村海边的沙滩上最近出现大量史前陶器碎片、兽骨,数量和规模可以媲美卑南史前遗迹,让考古学家相当振奋。
三和时代的陶器碎片、兽骨、石板、石臼等建筑遗构,遍及整片沙滩面积将近有60公顷,还有保存完整的石棺。研究人员说,距今2200年前的史前遗迹出土,印证了原住民除了往山区迁移,也有一批人是选择沿海而居。据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坤修说:“目前看起来,这里是卑南文化遗址以外,铁器文化最大的一个遗迹,我相信这个遗址的发现,对当时海上交换的研究将很有帮助。”
这个距离海水溺潮线不到20米的史前遗址,原本深埋在地表5米以下,9月初“杜鹃” 风带来的巨浪把上层的砂石冲刷带走,才使得这些埋在海底5米历史久远的史前文物遗址重见天日。开挖後在距离岸边不到10米的地方发现石棺。而在香兰海边沙滩上,随处都可以见到这些珍贵的史前遗迹,无论是在规模或是数量上都足以媲美卑南文化,更是岛内第一次在海边发现史前遗迹,意义重大;但研究人员担心,海潮变化会影响遗迹保存,希望能尽快进行抢救挖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