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人间有情:丰子恺漫画艺术精品靓丽东瀛
日期: 25年10月4期
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10月14日,在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了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奠基人”丰子恺作品展--“人间有情——丰子恺漫画艺术精品展”开幕式。

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子恺孙子丰羽、丰子恺研究会首席顾问胡政、原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永田哲二、全日本华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晋鸥、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武学院院长高小飞、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简称全华联)副会长高原龙一、日本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邹丽萍、 英国艺术家协会会员、英国中国诗书画协会副会长蔡唯敏及夫人、日本浙江侨团联合会会长葛静芳、日本湖州同乡会名誉会长董晓艳、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高娃、千野书道会会长铃木裕已、日本动漫游戏产业联合会关口贡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公使衔参赞陈诤到展览现场参观指导。


 
丰子恺(1898-1975)丰子恺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恺,笔名T·K。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中国现代漫画的奠基人。他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受竹久梦二等日本艺术家的影响,推陈出新,形成独树一帜的漫画风格。丰子恺的漫画以简练的线条,精湛的笔触,传神写意的构图描绘日常琐事、普通生活、芸芸众生,饱含诗情画意,散发出真挚与幽默的人文情怀。以笔墨勾勒世态炎凉,人情世故,父慈子爱,悲欢离合,寄寓对生命深切得关怀与对生生流转的无偿世界的抒情与慨叹。



致辞。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胡政、晋鸥、永田哲二、葛静芳

此次展览以“人间有情”为主题,精心遴选50幅丰子恺漫画精品(复制品),分为“诗意之心”“赤子之心”“和平之心”三个板块,展览全面展示了丰子恺艺术成就的,通过丰子恺与日本文化艺术的缘分与关联,形成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丰子恺纯朴浑厚的艺术气质与跨越时空和国界的人文情怀,更能体会中国水墨的深刻意蕴和由丰子恺的艺术注入的温厚与幽默。



致辞。从上到下:高原龙一、高小飞。

这次展览由中国文化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丰子恺研究会主办,丰子恺研究会创办于2010年,是由丰子恺家族成员倡议发起、在中国上海注册成立的一家以研究、传承丰子恺文化、推动丰子恺美育教育、参与国际间中国文化交流的民间学术团体。



会场



剪彩



合影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公使衔参赞陈诤(中)到展览现场参观指导,与丰羽(左)、胡政合影(晋鸥艺术学院提供)。

丰子恺研究会首席顾问胡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民国以来的著名美术艺术家、散文艺术家、美术装帧艺术家、音乐美育教育家、翻译家,特别是以其独具艺术特色的丰子恺中国画成为了一代漫画艺术大师。今天开幕的丰子恺艺术展,是对丰子恺大师的致敬和深切怀念。



讲座

适逢丰子恺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今年在中国已经举办了8场各种专题的艺术展和研讨会,今天是第九场,12月还将在北京中国画院举办大型丰子恺艺术展。



讲座

丰子恺艺术展在东京举办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今年唯一的一场国际展,更重要的事丰子恺先生与日本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艺术创作和文学翻译都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胡政重点介绍了丰子恺与日本的关系,他说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24岁的丰子恺东渡日本,在东京经历了为期十个月的游学生涯。在日本期间,丰子恺“邂逅”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的绘画,对其日后美术艺术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竹久梦二融合纯艺术与实用美术的简笔漫画风格被丰子恺所借鉴,他吸收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以简笔传情、融诗意于画”的艺术风格,打破传统中国绘画的题材局限,形成了单线平涂、用笔流畅、线条简练、民间色彩浓郁的艺术特色;丰子恺漫画将日常琐事、儿童情态、市井生活收入画中,创作了具有中国韵味的“人文画”、“社会相”,让漫画从讽刺工具拓展为表达人文温情的艺术载体。

丰子恺先生是中日文化双向交流的使者和重要桥梁,既体现在引进借鉴日本文化精华,又输出中国文化精神。在丰子恺艺术生涯中,丰子恺先生的重要历史性贡献,还体现在他翻译了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包括日本物语小说《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等。

丰子恺先生花费四年时间翻译的《源氏物语》,展现了他对日本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创新的翻译技艺,以贴合中国读者的古典文学笔法,让日本古典文学被中国文坛和大众所熟知,填补了当时中国对日本文学系统译介的空白。202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了丰子恺的翻译手稿。

丰子恺先生的在世时,曾在日本多次举办画展,成为日本民众感知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直观窗口,让日本读者从画中读懂中国人的温情、豁达与诗意,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至日本,在中日文化间搭建了一座充满人文温度的“桥梁”,其作用超越了单纯的创作者,成为两国文化相互理解的重要推动者。


永田哲二、晋鸥、高原龙一、高小飞、葛静芳、关口贡等也在开幕式上致辞,畅谈有关丰子恺艺术的影响及丰子恺艺术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并祝展览圆满成功。



讲座



讲座



展品



展品



展品




签名。

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子恺的孙子丰羽在开幕式上做了有关丰子恺的艺术与身世的讲座。主讲人不仅详细介绍了丰子恺的经历及艺术的心历路程、充满创新的实践,还通过简介弘一法师李叔同、郑振铎、朱自清、夏丏尊等文人学者与丰子恺的生活交集、文学互动,再现了丰子恺艺术的历史背景。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所在的班级由李叔同担任音乐和美术课,自此李叔同和丰子恺的交往延续了他们的的一生。丰羽将丰子恺的日常创作场景和历史嬗变逐一展开,更介绍了丰子恺漫画和日本画家竹久梦二艺术的关系。虽然竹久梦二和丰子恺生活于不同时空,但竹久梦二以趣味深长的笔调描写人间普通的日常世相的作品,深深启发了丰子恺的画风及漫画创作。丰子恺留学日本时看到竹久梦二的绘本《春之卷》,由于竹久梦二的早期思想倾向于平民百姓,市井生活,激起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画风的向往和憧憬,回国后创作了《子恺漫画》。其漫画作品不仅充满着幽默与智慧,更凝聚着对社会现象、家族生活、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平常心是道”的禅境。此外,丰羽还介绍了朱光潜、叶圣陶、林语堂、郁达夫等民国学者对丰子恺漫画的高度评价。讲座纵观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史,从早期的以“风、柳、燕”为代表元素,其后“艺术的逃难”时期,到解放和建国后的新中国题材的作品,归纳了丰子恺漫画的“三心”——诗心、童心、和平心。

讲座后,大家流连忘返,纷纷请丰羽在丰子恺研究会编写的中日文《丰子恺文集》签字,并与丰羽合影留念。(除注明者外为张石摄影)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21323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