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赵琼:只有心灵纯粹的人才可以看到《龙猫》
日期: 25年09月3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赵琼

宫崎骏的《龙猫》上映至今已超过三十年,却依然像一阵温柔的风,吹拂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田。我喜欢看《龙猫》,而且看了很多遍。关于这部电影,我知道它最吸引人的一件事是:朋友家两岁的女儿,只要给她看《龙猫》,就可以安抚她一切的情绪,而且看再多遍也不会厌烦!

每次重温《龙猫》,我总会想起和妹妹小时候一起度过的日子。那种无忧无虑、带着泥土气息和夏日蝉鸣的童年记忆,被宫崎骏用画笔封存进了这部动画。

《龙猫》之所以能让人反复观看,毫不厌倦,是因为它并不是依靠紧张刺激的剧情来吸引观众,而是凭借一种近乎魔法的“日常感”。电影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反派,没有正邪的对立,也没有宏大的冒险,而是通过姐妹俩搬到乡下后发生的点滴琐事,让观众逐渐沉浸在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看见的是龙猫打瞌睡、在雨夜撑着大伞等公交,大人看到的却是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在困境中依然温柔乐观,生活虽不完美却安稳坚定。每一次重看,仿佛都能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里找到新的共鸣。

龙猫是森林的守护神,也是童年心灵的化身,只有心灵纯粹的人才得以看见它,这本身就像是一则关于童年的寓言。龙猫不会说话,只会发出憨厚的呼噜声,却传递出最真切的安全感。对小梅来说,龙猫是守护者;对观众来说,它是童年幻想里最温柔的伙伴。孩子在孤独和恐惧的时候,总会想象有一种力量在守护着自己,而龙猫正是这种力量的具象化。

在宫崎骏的电影里,自然几乎总是主角。《风之谷》描绘生态的危机,《幽灵公主》揭示人与森林的冲突,《千与千寻》则暗含对现代社会与环境的忧虑。而《龙猫》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它以最温和的笔触展现自然的美丽与神秘。片中的稻田、林木、溪流、虫鸣,几乎可以让人嗅到泥土的气息。自然不是背景,而是生命本身。孩子们能看见龙猫,说明他们和自然之间还有未被切断的联系;而成人看不见它,正意味着在现实的重压下,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正渐渐消退。

影片中家庭的描写同样深刻动人。母亲因病住院,父亲独自照顾两个女儿,生活理应充满不安,但宫崎骏并没有让悲情成为基调,而是让阳光、笑声和幻想填补空缺。父亲在片中不多言,却始终以细微的行动表达着爱与坚定。家庭的温情与支撑,是《龙猫》里最隐秘却最有力的主题。观众在观看时,往往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家庭记忆,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残缺的,都在这种温柔的笔触里得到了疗愈。

宫崎骏的美学有三个关键字:慢、静、纯。《龙猫》的镜头常常停留在风吹稻穗、雨滴落下、夜空星辰的瞬间,这种缓慢让观众得以呼吸,让我们真正进入那个世界。静则体现在他给予观众足够的留白,很多时候没有对白,只有虫鸣和风声,却因此更显真实。至于“纯”,则是宫崎骏世界的核心价值:人物的眼神、龙猫的憨态、孩子的笑声,都构成了未经污染的童真。慢、静、纯共同建构了一个既现实又理想化的世界,它让人们从中获得片刻安宁。

这种美学和价值观使得宫崎骏的作品远远超出了日本动画的范畴。他的电影进入了世界影史,《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奖,《哈尔的移动城堡》赢得了欧洲观众的热烈喜爱,而《龙猫》则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符号。龙猫的形象被制成玩偶、印在文具、出现在环保活动宣传中,成为纯真与守护的象征。对许多人来说,龙猫已经不再只是动画角色,而是童年的守护神,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共同情感。

对我个人而言,《龙猫》始终唤醒着童年的记忆。每当影片中出现夏日的午后、蝉鸣和风吹过草丛的声音,我都会想起和妹妹小时候在乡下追逐的时光。那种单纯的幸福感,似乎随着电影的画面又回到了眼前。宫崎骏的作品不仅仅是动画,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年龄层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在孩童时,我们把它当作幻想的乐园;在成人之后,它则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纯粹与简单。

宫崎骏通过《龙猫》告诉我们,幻想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理解和回应现实的另一种方式。龙猫存在于孩子的眼睛里,却真正指向的是大人们已经遗忘的感受世界的方式,提醒我们在快节奏、功利化的现代社会中,仍要保有停下来的勇气,仍要感受风的气息、泥土的味道,仍要保持心中的那份善意与温柔。

只有心灵纯粹的人才可以看到龙猫。或许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再也无法像孩童一样看见它,但宫崎骏通过电影,在我们心里留下一片森林,那片森林里永远有龙猫的呼噜声,永远有童年的回响。某天,我坐在小凑铁路摇曳的小火车上,窗外掠过夏日的乡间景色,仿佛真的与龙猫擦肩而过,看着远处小山坡上隐匿在大树中的鸟居,那不是正通往小梅家的路吗?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1284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