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艺术轨迹回顾展在东京起步
日期: 25年09月3期



中文导报讯 2025年是徐悲鸿诞辰130周年,为了缅怀徐悲鸿大师的艺术人生,重温大师的艺术成就,触摸大师的艺术精髓,特别企画“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艺术轨迹回顾展”,以日本作为首展,之后将陆续在法国、德国、匈牙利、新加坡举行。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和收藏家,为中国美术的改良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

1917年6月,22岁的徐悲鸿携妻蒋碧微东渡日本,开启了留学的篇章。徐悲鸿带着康有为写给日本书画家、碑帖收藏家中村不折的推荐信,结识并开始了与中村不折的交往,其后二人多次见面交谈,一直到1917年11月回国。
 
徐悲鸿在日本期间,特别是在同中村不折的交往中受益匪浅。这些影响可以从1918年5月,徐悲鸿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一文中看出端倪。其中,“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简称“五个之”,正是对中国画“改良”的一种概括,也通常被看作徐悲鸿的中国画革新纲领。





为这一“改良”,徐悲鸿进行了毕生的奋斗。他所有重要的行为和言论,都是围绕着“改良”中国画这个理想进行的:为了获得“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而去留法国,为了给“改良”建构理论框架而“重评画史”,为了培养改良人才而从事美术教育,为了体现改良的成果而创作各类作品等等。因此,短暂留学日本的经历对年轻的徐悲鸿而言意义深远。
 
特别企画此展览在日本举行首展,意义非凡。本次展览旨在纪念徐悲鸿的艺术生涯,特别是回顾徐悲鸿与中村不折、尾崎清次、矢崎千代二、赤松俊子等多位日本美术大师的长期交流与相互扶持。主办方希望借此缅怀徐悲鸿与日本的渊源,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





此次展览是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北京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北京徐悲鸿艺术沙龙理事长)作为发起人,由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北京徐悲鸿艺术沙龙,日本NPO法人宋慶齢基金会日中共同プロジェクト委員会联合策划并主办,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承办,日本国外务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文化部、财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等机构后援。









徐悲鸿艺术轨迹回顾展,于2025年9月1日至5日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展出了徐悲鸿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37幅,作品涵盖了徐悲鸿一生的艺术成就,由素描,国画和油画组成,多福作品是首次在国内外展览会亮相。

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活动运营委员会日本事务局  供稿





“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艺术轨迹回顾展”
部分展品(局部)一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128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