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女性在日就医遭收“三倍价” 子女拟起诉
日期: 25年09月3期

中文导报讯  一名以短期滞在身份来日的中国女性,在大阪府吹田市的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接受急救与住院治疗时,被按“无保险外国人一律300%负担”的内部标准计费,合计账单为675万日元。家属主张,该女性接受的均为本应适用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行为,却因“无保险且为外国人”被按每点30日元计价,实际支付额是日本无保险患者常见水准的3倍,属于基于国籍的不合理差别。长女(60多岁、日本国籍、居住大阪府)将于9月10日向大阪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免除与日本人计价差额部分约450万日元。
当事女性2019年11月以“短期滞在(90日)”在留资格来日探亲;因新冠疫情无法回国,在政府特例下反复以“90日”为单位更新在留,但未能满足加入公的医疗保险(国保)的条件。2022年1月,她因左半身不适被救护车送至上述中心,诊断为脑肿瘤与大肠癌,住院至同年3月上旬。尽管实施的诊疗项目属于通常的医保适用范围,医院以“自由诊疗的外国人一律300%(每点30日元)”进行点数计算并开具账单。患者于当月回国,2023年去世,享年86岁。

这位女性的大女儿表示:“我已经支付了本应承担的部分。仅仅因为国籍而被索取三倍医药费,无法接受。”该中心则回应媒体称,对个别案件不予置评,“价格设定系参照周边医院的做法”。据长女方面,至2025年5月,她已按“日本人常规每点10日元”的基准支付了225万日元,尚与院方存在约450万日元的差额争议。其代理律师并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保障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依据,主张院方做法构成不合理差别。



厚生劳动省2023年度调查显示,在5,673家开展短期滞在外国人“自由诊疗”的医疗机构中,有14%(794家)回答称对外国患者的“每点”收费超过10日元。主因包括:需经口译导致诊疗时间成本上升,以及患者回国导致未收回风险较高;部分机构实行每点20~30日元的计价。厚劳省相关负责人受访时称,针对无保险外国人的诊疗属“自由诊疗”,国家无权直接指示各院的点值设定,但“建议反映必要经费的合理计算”。

国际保健学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神马征峰指出,若在日本国内发病的外国人因费用过高而“受诊控(因价格而回避就医)”,不仅会造成个体病情加重,也可能增加传染病在国内扩散的风险;有必要建立缩小或消除与日本患者之间金额差的制度性安排。

下面详细说明这次事件的争论点:
1)日本医疗“点数制”如何算?
日本的诊疗报酬通常以“点数”计算,1点=10日元为基础换算。
参加公家医疗保险(国保/社保)的日本居民:患者自付1~3成,也就是每点实际支付1~3日元;其余由医保按规则支付给医院。
无保险但为日本人就诊时,常见做法是按 每点10日元(全额)由患者承担。
本案争议点在于:院方对 无保险的外国人 采用了每点30日元(=300%)的院内标准,高于日本无保险患者常见的每点10日元做法。
2)为什么当事人“没法加入医保”?
原则:在留超过90日的外国人需要加入公的医疗保险。
本案中,疫情期间虽有政府“特例”,但每次仅延长90日,属短期滞在的反复更新,未跨越“>90日的在留资格”门槛,因此无法加入国保。结果就是:她的治疗被视为自由诊疗,价格由医院依据内部基准或周边行情自行设定。
3)院方“三倍价”的位置与厚劳省态度
调查显示,14%(794/5673)的机构对短期滞在外国人收取高于每点10日元的金额;部分实行20~30日元/点。
常见理由:口译成本(沟通耗时、需专业口译)与未收回风险(患者回国不付款)。
厚劳省立场:因为属自由诊疗,国家不干预院内点值;但“鼓励反映必要经费”的合理计价。是否“合理”、是否过度,成为法律与社会讨论的焦点。
4)本案关键金额的“公式化”对比
按日本人无保险的常见基准:每点10日元 → 该女性所受诊疗合计约 225万日元(已付)。
院方对无保险外国人的基准:每点30日元 → 同一治疗合计 675万日元。
差额=675万-225万=450万日元。
换算思路:既然10日元/点对应225万日元,则总点数约为22.5万点;乘以30日元/点=675万日元,差额即450万日元。
5)诉讼的核心争点
是否构成国籍差别对待:院方以“外国人且无保险”为定价对象,是否属于以国籍为由的差别?还是出于经费与风险的“正当理由”?
比例原则:即便允许风险加价,300%是否过高?是否存在较温和的手段(如押金、担保、分期等)以达成同等正当目的?
制度缺口:短期滞在反复更新导致“无法入保”→“自由诊疗任由院方定价”。是否需要统一指引/上限,或针对短期滞在者建立临时保险/池?
公共卫生角度:过高自费可能引发“受诊控え”,不利于个人健康与群体防疫。
6)时间线梳理
2019年11月:以90日短期滞在来日探亲。
2020—2021年:疫情下反复90日特例更新,未能入保。
2022年1月:急救搬送至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诊断脑肿瘤与大肠癌;~3月上旬住院。
2022年3月:回国。
2023年:去世,享年86岁。
2025年5月前:家属已按“每点10日元”基准支付225万日元。
2025年9月10日:拟向大阪地裁提起诉讼,请求免除约450万日元差额。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281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