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 文萃笔会
作者:杜海玲
前几天(准确来说是8月24日),礼美去大阪世博会演出,我也一起去了,这还是我第一次进世博会现场。实地体验了世博会里好多人,好热,好累,好开心。
我们前一夜就到了大阪,住在我的发小闺蜜春春家里。她是一个特别有爱的人,她的丈夫是我妈的学生,知根知底,所以我知道完全不用客气。我们三人都有共同记忆,就是都挨过我妈的打。
春春给我做了川菜。我们分别时才15岁,她还不会做饭,都是她巧手的妈妈给我们做,比如学校春游,那时代,同学都是带馒头,但她妈妈是给我们用蒸锅做松软的蛋糕,而且还带上擦手的酒精棉。所以这还是我第一次尝春春的手艺,我一边吃一边感叹,啊,春春,从前我是吃你妈妈做的,没想到如今你也这么能干。
我们俩很感慨,人生多么有趣,不按常理出牌。我们从小性格不同,中学时我俩的共识是,我也许会只恋爱不结婚,大概率是个事业女性,而她会是非常温柔的贤妻良母。结果上天惠赐于我三个孩子,而她英语学得非常好,在成都跨国企业工作后去了美国——眼下因为喜欢日本而跑来了大阪。
“我这么喜欢孩子,但只有一个。你那么喜欢学习,你竟然生了三个。”春春说。我们都感到命运的神奇和馈赠。她现在上神学院,有大爱,把我的孩子以及别人家孩子都当自己孩子爱。
更神奇的还在晚上我和我妈妈视频时,我给她在画面中看春春丈夫,没想到,我的阿尔茨海默母亲脱口而出,“陈卫!”,我们都惊呆了。她当他老师时,陈卫才13岁。她竟然将13岁的学生记得清清楚楚。当教师的岁月就是她的黄金时代。那时候贫穷,落后,在闭塞的四川山里,她年轻,强势,横冲直撞,做了自己。
次日一早我们和春春夫妇告别,去世博会。礼美演唱了她的几首原创歌曲,还唱了《酒干倘卖无》《我只在乎你》这两首中文的名曲。演出是傍晚,中午有些时间可以在世博园里走走——但是天气实在太热。在礼美去看中国馆的时候,我因没预约上,在外面坐着等她。每个馆都要排很长的队,我坐在那里已经对入馆参观不抱任何希望——我就是来园里散散步的。超级神奇的事这时发生了,我和旁边一个可爱男孩的母亲的眼神无意间碰上,双方都认出来,“海玲姐”,她唤我。是东京职场女子会的一位妹妹。这种偶遇都会发生?

法国馆里的时尚感
她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法国馆看看,因为她有特别票,可以带人进去,不用排队。本来她是带着儿子去的,既然邂逅我,就问我可愿意一起?
这时候礼美也过来了,但她没有时间去玩,她还要吃饭和练习。我的思想经过了一番不是那么激烈的斗争,就对她说,那,我去看法国馆了。

法国馆里,来自远方的橄榄树有一千多年树龄。
虽然我也犹豫了是不是要牺牲自己而去陪礼美,说不定有什么事要帮下忙,起码可以排个队买点吃的。

法国馆的入口第一展厅就这么直接大气。
但我听从了内心的呼唤。没有牺牲自己想去看法国馆的心情。这里需要注明一下,很可能家长的“牺牲”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还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前阵子我在女子会发言道:“不要鸡娃,鸡娃不如鸡自己”。很多人鸡娃的心,都是自己压抑的力——赶紧释放你自己的生命力,去成为你自己,也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话说,法国馆真是太好看了!说不尽的“粹”。
也是在大阪时,远在国内的一位妹妹和我聊最近读的书,向我推荐了《成为波伏娃》。当晚我就读了一部分,又在回程新干线里继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立体的丰富的波伏娃。里面有两段也正提到了她对自我牺牲的审视,特此引用。
“没有人可以一边说着我在自我牺牲,一边心里不觉得苦。我母亲的矛盾在于,她完全相信奉献是伟大而高尚的,但是奉献和自我牺牲所带来的厌恶、欲望和各种苦涩已经到了她自己没法承受的地步。我的母亲一面强迫自己不断地奉献和牺牲,一面苦苦对抗自由被剥夺的痛苦。”
“波伏瓦觉得她需要的是一种平衡,既要为他人奉献,但也不要在为他人奉献的过程中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