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学学中国? 加拿大年轻人受够了“小费文化”
日期: 2025/08/24 16:54
来源:加国无忧
在加拿大,吃饭给小费早已是“常识”。但如今,这个“潜规则”正在不断膨胀,甚至让很多年轻人直呼:快到极限了!

埃德蒙顿22岁的留学生Ren Alva并不吝啬于给小费。他认为,服务人员提供了好的服务就该得到奖励,节假日或特殊活动后他甚至会给更多。但在最近一次去农场摘草莓后,结账时竟也弹出了“小费提示”,这让他很惊讶。

“我们是自己动手摘的。”Alva说,“他们什么都没做。我甚至不知道这钱最后能到谁手里......”

同样,来自新不伦瑞克省圣约翰市的Jacob Burris也表示,他只会在堂食餐厅给小费,而且还要看服务质量。

“小费不应该是因为别人‘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位24岁的年轻人说。

一项由报税公司H&R Block Canada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加拿大人,尤其是18到34岁的年轻人,都认为小费文化已经“失控”,而且目前的默认小费选项过高。

受访者还表示,小费提示也出现在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场所。有人说,他们在学生便利店、物理治疗诊所等地方也看到了小费提示。

心理压力:不给小费很愧疚

调查对象还坦言,哪怕心里不舒服,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点下“给小费”。

税务专家Yannick Lemay说得很直白:“人们是被迫的,不给觉得不好意思,最后还是掏钱了。”

多伦多都会大学的学生Aditi Roy(在中国香港长大)就是一个常给小费的人。她坦言,不付小费会带来强烈的心理负担。

“20%的小费实在离谱,”她说,“但如果我选择不付,就会觉得很内疚。”

Roy说,在亚洲,小费文化几乎不存在,顾客只需支付少量服务费即可。

“加拿大真的该摒弃这种小费文化。”她直言。

也有人不赞同“废除小费”

刚刚大学毕业的Milly Squires曾做过6年服务员。她说自己现在依然会给小费,有时甚至高达25%,但原因不是愧疚,而是餐馆的小费分摊制度(tip pooling)。

“服务员要把销售额的一部分分给餐馆里的其他人,”Squires解释,“包括迎宾员、厨房员工、清台员和调酒师。”

“这意味着如果你接待一桌客人,账单是100元,而他们没给小费,你反而得自己掏5元来补。”

相比之下,麦当劳等大型连锁店则明确表示不接受小费,因为餐厅是“团队环境”,不是为了“奖励个人”。

替代方案:服务费 or 加薪?

一些年轻人建议,加拿大应该学习欧洲、中国,直接收取“服务费”,而不是逼顾客每次被迫在小费提示前挣扎。

Roy也赞同可以用服务费取代小费,但她认为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加薪:“应该给这些人应得的薪酬,而不是让他们依赖小费过活。工资没涨,生活成本却在上涨。这只会造成更糟糕的经济困境。”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21262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