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王敏(右)和平惠子
中文导报讯 7月19日,来自美国的日籍华人平惠子(梅兰)到访东京的周恩来和平研究所,与所长、旅日文化学者王敏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交谈。两人是多年朋友,此次重逢亦因一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纪念而更显意义深远。
.jpg)
交谈中,王敏向平惠子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理念与近年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她提到,自己常年在日本致力于周恩来的研究,并多次前往岚山采风和现场采访。王敏还向现场的媒体介绍道,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决定“返国图他兴”,行前曾途经岚山,写就《雨中岚山》和《雨后岚山》两首诗作,表现其远大的政治抱负。
追寻周恩来总理的足迹并精深研究了总理诗词的王敏所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岚山寺庙住持等各方协力下,在京都岚山主持建立了《雨后岚山》诗碑,高112厘米,宽54.5厘米,安放在刻有“世界和平”的底座之上。诗碑正面上半部分镌刻着《雨后岚山》节选诗句,下半部分设计为一本打开的书籍,上面刻有建碑原委。这是继《雨中岚山》诗碑之后在岚山落成的第二座周恩来诗碑。
听闻研究所的情况后,平惠子并表示,她珍藏有一套父亲遗留下来的周恩来头像纪念金币,希望将这套具有重要历史与情感价值的藏品捐赠给研究所。她动情地说,父亲是一位党龄超过六十年的老革命家,去年去世后,这套纪念币成了她最珍贵的遗物。她至今仍记得,小时候家中常常谈起周总理,满是敬仰与爱戴,而她一生中唯一一次见到父亲落泪,就是在1976年周总理逝世时。那种深切的情感,至今仍深埋心底。
.jpg)
梅兰说,自己来到日本后,身边不少日本朋友也多次提到对周恩来的尊敬,尤其了解他当年曾在日本留学的背景后,更对这位中国总理的人格魅力深感敬佩。她表示:“总理不是某一个人的总理,是大家的总理。如今,日本的周恩来研究所所长正是我信赖的好友,我觉得,把这份纪念托付在这里,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她也由衷祝愿研究所越办越好,把这份跨越国界的精神信仰传承下去。

王敏对此深表感谢。她说,这份捐赠不仅仅是个人情怀的流露,更是一种具有公共意义、社会意义、国际意义的最好宣示。它让人们得以触摸到那个时代人们走过的道路,也提醒后来者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理解。她表示,希望通过和平研究所的不断努力,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一代人坚守理想、追求信念的历程,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据王敏表示,周恩来受到许多日本人的尊敬,首先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宽广胸怀。对许多日本人而言,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政治家,更是理想中有风度、有修养、有信念的“国家代表”。他代表了一种自律、理性、追求和平的东方政治智慧,也因此赢得了跨越国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