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韩雪:《东京乌鸦》新书发布会侧记
日期: 25年07月2期
文学园地

作者:韩雪(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不久前,东京单向街举办了旅日华人作家蔡之岳中短篇小说集《东京乌鸦》新书发布会,身在日本的华语作家同行、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汉语言文学研究者和媒体人士应邀出席了活动。在新书作者蔡之岳与华文作家、中日比较文化学者李长声围绕《东京乌鸦》进行了文学对话后,现场部分嘉宾也对《东京乌鸦》中的作品和蔡之岳的创作活动,进行了热情点评——



 李长声(右)、蔡之岳

张石(在日华人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我在一周里把《东京乌鸦》大部分小说都过了一遍。第一点,我认为小说最重要的不是叙事,而是描写。海德格尔把物性看做存在,物聚集着“天、地、人、神”四元,小说如果只是讲故事,把人放在故事中,讲完后就成了一本中国的“故事会”。故事之外,人对自然,对世界,对神性和未知部分的感悟,或许更重要。天地就是自然,“东京乌鸦”作为一种存在,把自然氛围烘托出来了,可以认为人就在自然中生活。我们的一切都是自然给的,文化也产生于自然。你如果和自然分离了,那也就写不出什么好东西。



蔡之岳

中国文学在这方面是有传统的。古代诗人为什么写出了那么多好诗,就是因为他们跟自然结合在一起。他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每个细节表现得特别深刻。比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什么时候蒌蒿刚钻出尖来,什么时候河豚游上来,这些节气的生动而鲜活的特征,现代人许多都不知道,但是古人了如指掌,对于自然,你只有了解后才能表达,才能让自然和人文结合到一起。



李长声

日本文学也有这样的传统,文人把对自然的爱融入了笔墨。例如加贺千代女写的著名俳句:“牵牛花藤缠吊桶,惜花借水去。”,她为了不破坏牵牛花的美,她宁愿放弃日常的打水,去跟人先借点水。

说到《东京乌鸦》这篇小说,主人公喜欢百合,百合怎样生长,乌鸦怎样做巢,和人怎样发生关系,人怎样从周围世界中得到感悟,都写得很真实。我觉得小说是在表达人与内在的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界每一个动物都在全力维持自已的生活,我们如果去破坏它,去干扰它,那是不对的。我也观察过乌鸦,老乌鸦梳理起小乌鸦羽毛,还有喂小乌鸦吃食的样子,那简直比人类对自已的孩子还爱。有一次我走在路上,一只乌鸦可能是由于天气过于炎热中暑了,“扑通”一声落到了地上,另一只小乌鸦落在旁边像是很担心地望着这只大乌鸦,我出于好奇,就凑近了想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另外一只乌鸦就飞过来啄我脑袋,我想他们可能是一家人,没准掉到地上的乌鸦是乌鸦妈妈,小乌鸦是她的孩子,而来啄我的乌鸦是乌鸦爸爸,它担心我袭击乌鸦母女,奋不顾身前来保护。

中国古代诗人也有很多写到自然界中的鸟,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中有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是古诗中出现很多的一个有各种寓意的意象。读《东京乌鸦》,我发现作者到日本后,小说中自然的东西就增加了很多。但是好多东西出现在小说中,如果只是描写,和小说没发生有机关系,那就失去了意义。在川端康成小说,不用写是什么季节,从各种花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季节的嬗变。



会场

《东京乌鸦》美中不足的是让乌鸦说话环节,这种说话在小说铺陈过程中,一开始就该有伏笔。因为你前面从开始一直在写实,后来突然让乌鸦说话,就显得很突兀。读者会问,这小说到底写实呢,还是魔幻现实呢?对比《百年孤独》,它一开始就写铁钉铁锁什么的跟着吉普赛人的磁铁跑,到后来才会有人坐在一张毯子升上天等等,这样写才自然。你要呈现荒诞,一开始文字中就要有设定,才能让人接受。作者设想是好的,希望人和自然能够沟通,需要一种语言。

我注意到《美人骨相图》这篇,对女人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女人有时候就是很矛盾的,欲擒故纵。你爱她时,她可能会感到一些安慰,但也可能会撩起她某方面不舒服的回忆,她突然好像做了个噩梦,会一下子把你搞到床下去。这篇小说对女人的描写是非常细腻,体现了作者写小说的才能。文中写到女人身体的美,用的比喻非常准确自然。莫言就是一个非常会用比喻的作家,老舍则更擅长叙事。

《别用狗嘴跟我讲话》让我想起卡夫卡的甲虫。这篇小说讲驴和狗,一开始就写得很荒诞,整个故事处理得很自然,开头和结尾有一个符合小说逻辑的联系。《焦村》这篇我也非常喜欢。它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成长,包括性苦闷,我们小时候,进入青春期后,都有切身经历。小说中写到少年的性压抑,性苦闷,通过不同角色,不同类型的少年传达出来,再次表明作者在小说构思方面的才华。

我也顺便谈谈创作自由。自由是相对的。日本写作自由吗?也不自由。日本现在私权泛滥。不能涉及其他人的一点儿隐私。以前日本有“私小说”,一般都是写周围人的真人真事,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敢写了,有很多作家因此吃了官司。

金晓明(日华作家协会副会长,日华翻译家协会会长):刚才李长声老师讲到了写作的三个要素,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三是为什么写。我看《东京乌鸦》是带着问题看的,我想到了文学的几大要素。我以前知道蔡之岳是写评论的,是评论家,现在知道他也是个小说家。小说集里18篇小说,有十篇是以前发表过的,还有一些刚写的没发表过的。我看了一部分,尤其是《东京乌鸦》这一篇,我看得最仔细。

说实话,这篇小说写到日本警察帮主人公联系电子工厂,设计制做“鸟语翻译器”的时候,我以为是现实当中真的发生过的事情,后来听作者谈起创作经历,才知道是虚构的。不过从逻辑上讲,这是个非常合理的虚构。因为我做翻译工作几十年了,熟悉翻译领域早就有同声传译,世界上也早就发明了不同语言之间同传翻译的电子设备,也就是翻译机器。现在有了AI手段,肯定更能做到。我以前在树林里也有过观察,树上有很多鸟,好像外面有了什么动向,有那么一只鸟叫了一声,好像是发出什么信号,当然我们听不懂,但是鸟都能听懂,所有的鸟“轰”的一下都飞走了。我们如果把这种鸟语都翻译出来的话,我们也就能和鸟类无障碍交流了。

我的感觉,小说当中人物关系不是很复杂,但是很引人入胜。为什么会引人入胜呢?我总结了一下,一是作者把文化符号抓得非常好;二是小说当中没有废话,简洁明了;三是作者写出了真实的人性。诗人和夫人之间,诗人夫妇和乌鸦之间,外来者和当地日本人之间的文化习惯,所有的事情都写得朴实动人。

朱惠(散文家,双语教师):《东京乌鸦》我最初读的是电子版,那时书印出来还没到东京。一开始读我就吓了一跳,前三篇分别写东京乌鸦、日本地震、东京塔,这三个元素对东京或者整个日本来说,都非常重要,也都非常有意味。作者来日本才几年,就有了这么准确的捕捉和深刻的感受,我一点就让人觉得挺了不起。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学读了中文系,毕业后做了几年语文老师,我看什么文章养成了习惯,就是留意作者在表达什么。东京乌鸦恐怕是每个华人都注意到过,刚才张石老师讲乌鸦啄他的头,我们每人几乎都有过和乌鸦打交道的经历。甚至每个外国人到了东京都会对乌鸦感到惊讶。作者这本小说集还有一篇写到乌鸦,是中国的乌鸦,但是对鸟写得不多,主要是写人。《东京乌鸦》就不一样,它写到人、百合和乌鸦的关系,写到外来者与日本人的关系,写到中国文化、中国人对待乌鸦的态度,和日本文化日本人对乌鸦理解的不同。我看完作品,觉得作者是在表达人和自然,人和整个世界如何相处的问题。我刚来东京时,公司一个主管就曾被乌鸦啄过头,后来看到日本人为了避免乌鸦啄垃圾,给垃圾投放处都准备了防乌鸦的网子。

看到小说集中《她们啊……》写到东京塔,我眼睛就一亮。小说从东京塔下发生的两位男女的私情写起,写到了春节前后华人推动“点亮东京塔活动”,这些很能勾起我们的记忆。作品最后落到男主角对女人的乳房的情结,以及通过乳房认识异性,把握世界,比如他比较关注的一家四代女人,她们身体的相似性等等,这种两性间的意识深处的表达,值得大家一读。

再有就是这本小说集中作者的语言,我个人觉得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今天看到了《东京乌鸦》纸质书,翻出一篇来给大家读几句,《我们早已忘了那件衬衫》里的语言,作者不同作品中语言是不一样的,这一篇我特别喜欢。我们经常说“时光如水”,那么蔡之岳是怎么写时光的呢?“这时候我已经被林华老师的鱼网迷住了,我看到它像一片带柄的大荷叶,圆圆地扑向水面,又像一大把乱草绳,被从水中扯上来,如此反复,水像时光一样溜走,鱼被活生生留在我们眼前。”这段描写,整个以一个画面呈现。鱼网啊,一把撒下去,那水当然会溜走,可是你看作者写得有多美。这篇小说结尾,当事件的当事人都看到那件已经沉到水底沤烂的衬衫后,“娘”的反应竟然是忘记了。作者写道:“我愣住了,过了好一阵我才慢慢回过神来,是啊,忘掉了也是极自然不过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时光比水更厉害,它能够隐去一切。夏天早已过去,阴阳镇流行的那种蓝绦棉衬衫,谁都不再穿它了。”通过衬衫事件全过程,流行的事情结束了,人之间仇恨也淡化了。这篇短短的小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功底。

贾葭(华人作家、学者,日华作家协会副会长):我看了《东京乌鸦》小说集里的小说,第一印象是觉得非常好看,同时觉得里面不少小说,可能写的都是作者自已的经历。我做过二十多年媒体,也读过不少小说,其实这种自传或半自传性质的小说,要写好,是需要作者很大的勇气的。剖开自已给别人看,把自已内部世界变成他人的外部世界,能做到这一点很难的。我曾经有一个长篇写了九年没写完,就是因为自已内心有一些见不得人的角落,要不要把它写下来,结果就卡在了这里。就此我非常佩服作者的勇气,也从这本书里学到我来日本几年没有体会到的东西。

其实乌鸦这个意象,我也是很喜欢的。在这本《东京乌鸦》小说集之前,还有两本“东京乌鸦”的书,有一个日本作家叫宇野更雄,他写过一个同名小说。还有一部漫画书连载了很久,也叫《东京乌鸦》,作者是宫下裕树,好像是日本小学馆出的。我希望蔡之岳这本《东京乌鸦》能够像前面两个“东京乌鸦”一样大火。(摄影 张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214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