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 2025年5月17日,由中日教育界共同主办的“中日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展望研讨会暨2025年研究大会”在东京外国语大学府中校区隆重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教育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理念革新及未来走向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中日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会场
东京外国语大学冈田昭人教授主持了研讨会。大会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教育部公使参赞杜柯伟致开幕辞,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评价了中日两国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保持的良好交流与合作。
中日教育现状:理念与制度的深度对话
在主旨演讲环节,开成高中的校长野水勉教授以《日本基础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为题,详细介绍了日本基础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实状况,涵盖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制度的变迁以及学生学力的综合评价。他特别提到开成中学校及高等学校如何凭借“质实刚健、自立自主”的教育理念,连续多年在东京大学录取人数上位居日本第一,成为精英教育的代表。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冈田昭人、杜柯伟、野水勉、叶翠微
来自中国的湘湖未来学校名誉校长、研究员叶翠微则以《中国基础教育的革新与未来展望》为题,通过三个引人入胜的“杭州故事”,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与科技、文化、社会的深度融合。
第一个故事——“杭州六小龙”,聚焦六家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机器人和三维数据技术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包括Deepseek、宇树科技、黑神话、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展示科技如何重塑中国未来教育的生态系统。
第二个故事讲述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的“双峰现象”——“院士现象”与“才俊现象”,通过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与多样化学生发展路径,体现出中国名校在多元成才理念上的探索。
第三个故事则呈现湘湖未来学校推崇的“六大教育理念”:大体育、大艺术、大阅读、大科创、大社团、大自然,旨在将理性教育与人性成长相结合,形成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融的教育理想蓝图。
分科讨论:从理念到实践的中日互动
在分科会中,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深化了主题探讨。大正大学教授、前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牧野篤回顾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其实践性教育理念对当代中日教育的启发。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牧野篤、吕晓彤、王智新、栗原秀子、尾尻佳津典。
中日教育研究学会会长、日本帝京大学教授吕晓彤介绍了日本普通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区分及发展现状;早稻田教育研究所理事王智新教授则提出了“Society 5.0”的社会构想下的教育新理念。
千代田教育集团会长栗原秀子深入分析了日本教育制度的核心优势,并就如何借助日本教育体制培养在日中国留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她介绍,千代田教育集团已发展为一家涵盖语言学校、专门学校、高中及研究中心的综合性国际教育机构,致力于促进中日人文交流,并为在日华人华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会场
剑桥大学日本学院CEO尾尻佳津典则简要回顾了该学院的成立背景与发展现状,强调了跨文化教育在全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会场
共绘蓝图:中日教育合作迈向新高度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交流,更是一次跨文化合作的深度碰撞。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日基础教育虽在体系与文化背景上各具特色,但在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与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大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深化了两国教育界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为推动中日教育关系迈向更高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张石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