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凌庆成:杭州纪行——水墨江南 佛影茶香
日期: 25年04月3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聆听书韵 凌庆成

引 言

江南春早,万物新润。此行自沪入杭,三日游走西湖山水之间,尝茶味、访古寺、忆诗人,不觉身在画中。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誉,实则不仅美在山水,更胜在人文与风骨。走入它的青山绿水,亦仿佛走进了千年文化长廊。此文为行中随记,略陈观感,以存回忆,亦敬古人风雅。

一、初至杭州:雨中抵达,美食与初印象

3月15日,周六,小雨

清早虽是细雨绵绵,却丝毫不减出发的兴致。走出外滩的酒店,满怀美好的记忆,惜别了上海的亲朋好友。

取完预订的轿车,一辆崭新的大众SUV将要陪伴我们之后的旅程。心情大好之下,决定离沪前再品味一顿地道美食,便前往名气颇大的“裕兴记”品尝蟹黄面。

果不其然,蟹黄面色泽金黄,汤头浓郁,面条筋道,每一口都带着鲜香回甘。配上的小笼包、狮子头与熏鱼也极具江南风味,令人胃口大开。这一餐,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是为即将踏上的杭州之旅增添了几分温馨的回味感。

驶上沪杭高速,一路车流平稳,途中在长安服务区稍作停留。这里环境优雅,商铺林立,我在其中一家皮革专柜前驻足良久——海宁出产的皮具果然做工精致,手感柔滑,颇有匠人精神。

黄昏时顺利抵达杭州,入住位于市中心的中山西子酒店。酒店崭新整洁,房间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虽位处闹市,却不失宁静。稍作休息后,我们前往银泰大厦内的“西湖语”餐厅享用杭帮菜晚餐。

店堂非常宽敞明快,服务员上菜很快,且待客温馨体贴,有求必应。杭帮菜温婉细腻,腌笃鲜汤色清亮,咸香适中;糖醋里脊色泽红润,酸甜开胃;清蒸鲈鱼肉质细嫩,只是个头稍小。吃得舒心,只觉一日奔波的疲惫也随之淡去。

初入杭城,细雨如烟,街巷温润。脑海中忆起宋代诗人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那古楼青山,似乎就在眼前。

白日的杭州虽繁华热闹,夜幕下的杭州却静谧安然,这座“人间天堂”正悄然进入了梦乡。

二、西湖晨游:烟雨朦胧中的江南意境

3月16日,周日,雨转晴

一早步行前往西湖。湖边风起,细雨初歇,水面漾起淡淡涟漪,远山如黛,近柳如烟,正应苏东坡那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之美,不只在其景,更在其诗意、其氤氲的古今气韵中。

我们沿苏堤缓行,越过花港观鱼,前往曲院风荷。此地原为南宋御用酒坊“曲院”遗址,因濒湖种荷,得名“曲院风荷”。三月中旬虽看不到荷花,荷塘仍幽雅可人。在曲院风荷景区能看到一些刚刚露出水面的荷叶尖角,呈现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象,给人一种荷花即将到来的期待感。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西湖夏日最动人的注脚。如今虽是春寒料峭,但荷塘静水微澜,亦别有一番幽韵。

湖边柳枝依依,细雨初歇。断桥残雪已融,雷峰塔在朦胧中隐现。此情此景,让人仿佛回到宋代文人漫步湖畔的时光。

白居易曾为杭州刺史,大兴水利,疏浚西湖,使杭州人受益无穷。他在诗中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座城,既是山水之秀,也是人文之韵。

西湖的景致与2018年无异,依旧是春光旖旎、烟波浩渺,但是游人实在是太多了。西湖边的人已很多,断桥和苏堤简直就是摩肩接踵,好似全国的游客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杭州,人们操着各种口音,长者和襁褓中的幼儿夹杂在人群中缓缓移动着。

中午选了一家名为“赵府私厨”,菜品虽有杭帮特色,但多为预制,味道平平,不及昨日之丰盛。饭后略感疲倦,于是回到酒店休息一会儿,小憩后神清气爽。

傍晚出门再寻杭味,前往“四灶儿”,味虽美味,仍未得惊艳。不禁心生感慨:昔日以细腻著称的杭帮菜,如今却被快节奏的生活裹挟,被预制菜慢慢侵蚀其本真,令人惋惜。由此想起往昔在北京绿茶餐厅初识“预制菜”,本以为仅为快餐所用,未料今日竟风行至杭州本地,颇感意外与惋惜。

杭州素以美食闻名,昔日“东南第一州”之誉中,杭帮菜便占一席。可今时速食潮流袭来,流水线的标准化令食物失却了灵魂。若美食之都亦趋于快节奏的复制,传统与匠心又将何以存焉?此行虽游兴正浓,却也不免食之不甘,心有戚戚。

三、灵隐探幽:香火之盛与禅意之深

3月17日,周一,晴

天朗气清,阳光明媚。我们决定前往有着“东南第一禅林”之称的灵隐寺,探访这座千年古刹,感受它沉淀千载的佛意禅心。上午十点出发,途中车流不息,小轿车、网约车、电动车交错前行,杭州的热闹由此可见一斑。

进入景区后,途中经过飞来峰。此山因传说中印度僧人慧理感其“非中土之山而飞来”的佛缘而得名,峰上摩崖石刻密布,千年造像神态各异,或慈悲宁静,或庄严肃穆。石上古刻,岁月斑驳,仿佛仍低语着大唐盛世的钟声。

飞来峰游人如织,皆争相留影。步行登山,抵灵隐寺门前,再购入寺券方可入内。大雄宝殿庄严肃穆,香客络绎不绝,烟火缭绕中,人们或跪拜祈愿,或举机拍照,香火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由印度僧人慧理开山而立,距今已近一千七百年。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至唐宋鼎盛,而灵隐寺则几乎贯穿整个中华佛教史,是禅宗五山之一,历史地位极高。北宋时更有“东南佛国”之誉,香火之盛,远播海内外。

我们首先步入天王殿,殿中供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天王怒目圆睁,仿佛护法威仪犹在;弥勒笑颜常开,胸怀大度,令人见之心宽。转至大雄宝殿,庄严肃穆,金身释迦端坐莲台之上,佛光照人,信众虔诚朝拜,有者焚香跪拜,有者默念经文,尘念渐远,心生敬意。

恰逢农历二月十八,翌日便是观音菩萨圣诞,香客尤盛,法会将启,香烟缭绕,钟磬声声。

我在殿旁随喜了一条红色祈福带,将家人之名一同写上,托义工高悬于殿侧檐下,寄托一份平安祝愿。红带随风轻晃,仿佛传达着我此刻最真挚的祝愿:平安、心安、健康。

沿着山道继续前行,我们登上藏经楼。随后至华严殿,殿外山道旁立有空海大师铜像,凝思远眺。空海为日本平安时代高僧,唐贞元年间曾来灵隐求法,归国后开创“真言宗”,被尊为日本密宗祖师。此像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而立,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

华严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两侧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三尊佛像皆以缅甸楠木雕成,神情庄严中透出温润,佛光淡淡,如在冥合心念。读其铭文,知此殿乃2000年后重修,并由国内工匠手工雕造,仍保古意之风。

寺中诸殿之间,皆有石碑古树。明代永乐年间,灵隐寺曾受兵火之毁,幸得明成祖朱棣下令重修灵隐寺,并御赐修缮资金和匾额,使其重现辉煌。

康熙帝南巡至此,感灵隐之胜,亲书“云林禅寺”的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上。历朝帝王,皆对灵隐礼敬有加,或题匾、或捐资、或致香,皆为其佛缘深厚之明证。

站在寺中高处回望山下,绿树葱茏,飞檐叠瓦,远山如黛,云烟缭绕,一切如画。忽忆宋代张九成游灵隐寺后所作诗:“灵隐山前古寺开,白云深处见楼台。”当真如是。

此地也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驻锡之所。他晚年遁入空门,于灵隐寺常闭关修行,授徒弘法。弘一大师一生传奇:前半生为风流才子,近代音乐、美术、话剧先驱,后半生却削发为僧,苦修律宗。他在灵隐寺留下《晚晴集》残稿,也在这里写下人生绝笔:“悲欣交集”。这四字,如钟声击心,道尽人世悲喜,也成了佛门弟子的修行座右铭。

灵隐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历代文人雅士心中之净土。林逋有一首诗《西湖泛舟入灵隐寺》:“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无数重。白鸟背人秋自远,苍烟和树晚来浓。”将山寺晨昏、鸟鸣钟响、香烟袅绕之景写尽。读此句,仿佛已闻钟声之悠远,见林木之婆娑。

下山途中,饮到山泉一杯,清冽甘甜,如洗凡尘。寺外小摊售有素食饼,温热而香,略作充饥。我在附近的纪念品商店购得一个小镜框,其上题字“不急”,平实中自有一份禅意流淌。

游灵隐,不止为祈福,更是一次与古人、与佛意、与内心的会面。苏轼当年任杭州通判时,常来灵隐礼佛,正如《游灵隐寺》诗中所道:“僧房深处少人行,唯有松声到客听。”今天的灵隐,虽然游人如织,却也能在一瞬间,于香火之间,听见那久远而悠长的松风之声。

四、龙井品茗:茶香深处的江南闲情

灵隐归途中,偶遇一位热心出租车司机。她原是卫生院护士,今日临时开亲戚的车去龙井村买茶。聊得投缘,遂同往。

龙井村位于西湖西南,林木葱茏,茶园如画。我们入一茶农家,主家沏茶待客,茶香扑鼻,汤色青碧,入口回甘无尽。主人介绍说:“这是明前头采的一芽一叶。”我不禁想起乾隆皇帝南巡时所作:“龙井山头茶,色如玉,味如兰。”

于是购得二两新茶,虽价高达八百元,却觉物有所值。山村清幽,茶香袭人,便觉都市尘嚣远离,值此一游。江南好茶,不止在味,更在人情。

五、塔影斜阳:西湖旧梦与雷峰传说

茶后本拟登雷峰塔,奈何堵车严重,只得在花港观鱼附近下车,漫步至湖边。远远望见雷峰塔在夕阳中静立湖畔,塔影斜斜,波光粼粼,仿佛沉睡百年的梦境。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虽于1924年倾颓,2002年得以重建。关于塔的传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一段人妖之恋,一场法海镇塔,凄美动人。每每忆及,心中总是生出一丝怅惘与怜惜。

2018年来杭州时,不仅登上了六和塔,而且也乘坐电梯登上了新“雷锋塔”。平心而论,新雷峰塔修建得豪华壮丽,气势宏伟。原雷峰塔(公元977年)高约45米,砖木结构;新雷峰塔(2002年重建)约71米,钢结构加铜饰,内设电梯。但就个人的感受而言,还是希望文物能够修旧如旧,而非重建的新建筑。

观览雷峰塔之后,我们继续沿湖缓步,绕道向南,沿着小瀛洲方向远眺,望见湖中心浮现出三座石塔,这便是著名的三潭印月,素有“西湖三岛”之称。

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为人工岛,始建于明代,仿苏州灵岩山三岛布局而建,岛形宛如“田”字,四面环水,岛中有池,池中有亭,亭外有三座小石塔立于湖中,相传为“夜观月影”之用。每至中秋夜,塔内点灯,与天上月影交相辉映,湖面仿佛泛起多轮圆月,因而得名“三潭印月”。

我们虽未乘船登岛,但遥望湖中塔影倒映波心,烟水浩渺,仿佛听见湖风里飘来古人低吟:“遥看瀛洲水云外,三潭月影浮波间。谁持玉壶倾星斗,散作湖心夜夜环。”倏然生出一份超尘之感。

六、夜宴新白鹿:一餐惊喜小排骨

晚餐本拟前往延安路,未料出租车半途电池告警,急下车。幸而银泰百货近在咫尺,我们便在其中找找寻到了“新白鹿”餐厅。传言预制菜较少,遂前往。

餐厅环境舒适,上菜迅速,味道中规中矩。尤其那道糖醋小排,酥脆鲜香,酸甜适口,颇有意外之喜。或许杭州的魅力之一,正是在不经意处给人惊喜。

食毕归酒店,品味白日所购龙井,茶汤入口绵柔,回甘清长。窗外星空闪烁,江南的夜色如水,平静安然。

七、告别杭州:诗意江南,终成回忆

此番三日杭州之行,虽有“预制菜”之失望,却更有茶香、佛光与湖水的温柔。白居易疏浚西湖,苏东坡修筑苏堤,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印记。那一座座亭台楼阁、一句句古人诗句,如今仍在风中低语,述说着千年不变的江南风雅。

如若人生有寄处,愿在西子湖畔,饮一盏清茶,看一场晚霞,再吟一句:“最忆是杭州。”

明日将要驱车前往乌镇,乌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此行主要想去体味一下乌镇“桥、舟、水、影”的四重意境。

2025年4月8日 于东京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21091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