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纯:沉痛哀悼著名学者饶芃子教授
日期: 24年12月2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禅味闲话 华纯

饶芃子教授自从教以来,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广泛运用比较文学和文艺学的理论,尤其在分析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及异域文化的互动时,提出了许多见解。

例如,在研究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华文文学时,曾借用比较文学中的“文化融合”和“文学移植”概念,指出马新华文文学在吸纳多元文化时,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又体现了对异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饶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华文文学从中国传播到东南亚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如何与当地文化交融,进而形成新的文学特质。同时,饶教授特别关注跨文化视角下的“故乡情结”和跨语言文学的“创造性张力”。这些学术成果为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为这一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清晰地记得,2000年白舒荣老师主编的《世界华文文学》杂志刊载了我的一部短篇小说后,这部作品与少君、冯湘湘、黄春明等作家的作品一起荣获盘房杯世界华文优秀小说奖。饶教授亲自为我的小说撰写了评语,鼓励我继续创作。这些话语对我意义非凡,使我铭记终身。

在一次广西师范大学会议后,几十位学者作家一同前往越南采风。途中,我和饶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可以说,我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认知,大部分源自饶教授倡导的比较文学之概念。作为一名在海外生活的华文作家,我深感自己正是在“文明互鉴”的边缘进行耕耘。

饶教授桃李满天下,众多人才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得以持续和发展,这是饶教授留下的重要文化与学术遗产。我深信,对饶教授的深切怀念与敬意,将会通过追悼的文字传递给更多人。

饶教授千古!

日本 华纯致辞 
2024年12月3日

深切缅怀饶芃子教授

饶芃子教授,1935年2月18日出生于广东潮州。1953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57年毕业留校任教,1958年调至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4年担任中文系主任,1987年至1995年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1989年创办暨南大学出版社并出任首任社长。1993年领衔建立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饶芃子教授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首任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等职。曾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首届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术贡献奖。

“南天一柱今颓矣,谁持彩霞补天来”,饶芃子教授投身文学研究长达70余年,跨越文艺学、比较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三个领域,形成独特的诗性批评理论,在学界影响深远。她的离去是文学之殇。“德艺执教塑精英,传道育人振千钧”,饶芃子教授在教育事业上付出的努力和热情,使其精神永远传递,生生不息。我们深切缅怀饶芃子教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094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