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迎客天下。9月10日,第十四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合肥市开幕,本届文化旅游节规格和规模均创历届之最,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合肥,共赴山水之约、共享人文之美、共谋文旅发展。此次盛会吸引了包括日本文部科学省原副大臣小野晋也、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罗玉泉、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社长陈建中、日中和平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志贺建华等来自日本的特邀代表,笔者有幸同行,亲身感受到了安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听到最多的是:以文为桥
安徽地处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又是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独特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孕育出安徽文化的多元组合和绚丽多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安徽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安徽行,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以文为桥”。 在9月10日的推介会上,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旅游推介模式,通过“跟着文艺演出游安徽”的形式,将安徽独有的文化精髓、非遗瑰宝与艺术魅力巧妙融合,呈现了一场多维度、沉浸式的文旅盛宴。黄梅戏的婉转悠扬、传统乐器的美妙动听、国风T台的优雅风韵、柔美的舞姿……从戏台到T台,从古典到现代,精彩纷呈的演出带领观众全面领略徽风皖韵的文化魅力,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焕发出的新时代风采。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表示,安徽以会为媒,以文为桥,以旅为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旅游与科技、工业、农业、教育、体育、康养等各业态融合,正在加快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罗玉泉驻日多年,在文旅岗位上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无论是面对安徽当地媒体记者的采访,还是与笔者闲谈,他也多次提到“以文为桥”。
罗玉泉表示,中日地缘相邻、文缘相通、文化相近,交流渊源深厚。中日关系当中,人员往来、文化交流贯穿始终,作用显著。其实,近些年安徽省在日本也多次开展文旅宣传与交流活动。去年秋天,安徽省艺术团就曾赴日本开展文化交流,期间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京都府日中友好协会、名古屋中日友好团体就加强文化交流合作等进行会谈。艺术团还在东京、名古屋献上了独具徽风皖韵的黄梅戏表演,受到日本民众和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罗玉泉说:“提起‘以文为桥’,安徽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可进一步深耕。之前我们说到日本的工匠精神都会钦佩不已,安徽是文房四宝之乡,宣纸、徽墨这些文化遗产的工匠精神也可以给外国人说一说,拿出去比一比。这次旅游节组织来宾访问了中国宣纸博物馆,我觉得不仅仅是吸引游客来参观,还可以邀请在中国各地书法家协会和日本的书道团体,在宣纸发祥地开展书法交流,以宣纸冠名或协赞,通过活动带动人员的来往。李白的《赠汪伦》和《独坐敬亭山》在日本广为人知,也可以组织日本的诗歌爱好者来宣城桃花潭、敬亭山,看如今的山水、人文、胜迹,再读李白的诗歌,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触。”

日本文部科学省原副大臣小野晋也参观过中国宣纸博物馆后感慨至深,他说:“制作宣纸需要一百多道操作流程、三年才能完成,这让我印象深刻。宣纸的制作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来到安徽才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小野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笔墨纸砚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现如今使用笔墨的人已经非常有限了,平时书写用硬笔更方便,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数码时代。但我依然喜欢用毛笔写写画画,用毛笔写短歌、画插图。为什么呢?因为毛笔能更简单、清晰地表现出粗细、轻重。书写并不单是为了传递、记录信息,还能通过书写把内心的感情融入并表现出来。学习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法,是培养和训练人的习惯,练书法就是练心境。”

看到最多的是:山水美景
大黄山,这片被誉为“人间仙境”的美丽土地,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也在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通过“你好,大黄山”的推介会,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无穷的魅力。
黄山,因其陡峭的峰峦、奇特的松树、流动的云海以及四季分明的变化而闻名于世,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推介会的举办地黟县,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大黄山增添了另一层魅力。黟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包括宏村、西递等古村落,素有“桃花源”之称。在这片土地上,传统的徽州文化、砖雕、木雕和黄梅戏等艺术形式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推介会上,前来参与活动的各国旅游代表无不对大黄山的魅力赞誉有加。日本文部科学原副大臣小野晋也表示,黄山不仅是风景如画,更是一座文明的桥梁,能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番话点出了黄山的核心价值:它无需任何说明,自然景观与人文精髓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位游客在此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归属。
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社长、日本徽商协会名誉会长陈建中,20 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向日本介绍家乡安徽,还曾协助 NHK电视台历时两年摄制的《神秘的立体山水画——中国•大黄山》。
“是黄山成就了黄山美术社。每次来黄山、每次向别人介绍黄山,我都秉持着感恩之心,怀着报答的心愿。”陈建中说当年因工作的缘故,经常到黄山,被壮美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折服,便有了宣传推介黄山的想法。二十多年前在日本注册成立公司时,也就特意取名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
为了向更多人介绍黄山,陈建中登上黄山已经有三十多次了,他说:“感觉每一次来黄山都是新的开始,而黄山所传达的故事和文化也将因每位朋友的到来而愈加厚重。期待未来,带着更多的日本朋友走进黄山,让更多人亲自感受这份独特的美丽与魅力。”

如今的黄山,正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纽带,向全球展现其独特的文旅魅力。
此次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布《安徽国际旅游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称安徽省做出战略决策,依托黄山这个世界级品牌,联动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四市,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2023年7月,安徽明确大黄山建设目标;同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高端引领、国际视野、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持续擦亮“中国黄山、世界黄山”品牌,更好地把安徽山水人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为加速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推动大黄山品牌“走出去”,从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多场大黄山推介会,到组建安徽省大黄山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从策划举办“活力大黄山”百场活动到赴日韩等重点客源地广泛开展“大黄山与世界对话”活动,大黄山的音量不断扩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更为重要的是,大黄山的建设并未止步于传统观光旅游的范畴,而是积极寻求转型升级与深度拓展。通过构建以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多元化高端服务业集群为核心的全域联动产业格局,大黄山逐步实现从传统观光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的华丽转身。
感触最深的是:精细规范
“这次来安徽,感触最大的就是服务更规范化、更精细化。”日中和平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志贺建华感慨。她表示,此次安徽行观察到两个细节:
一是,无论高速服务区还是旅游区,厕所都十分干净卫生。“原以为山高坡陡的地方可能水电不通、太过‘原生态’,没想到都十分干净,设施完备,并备有厕纸。这大大改变了我对国内旅游区的印象。”
二是,即便到县城的旅游区,支付也很丝滑。“境外赴华人员支付便利性曾是热门话题,起初我也很担心,但这次安徽行打消了这个顾虑,即便到县城的景区,我发现也可以用 VISA 卡消费。”
据了解,为保证游客玩得开心,玩得舒心,安徽各地文旅主管部门在几年前就开始一手抓全域旅游创建,一手抓旅游“厕所革命”,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打造旅游厕所,让旅游厕所提供的不仅是方便,更是一种体验。现在,在许多热点区域,旅游厕所已经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近年来,中国手机支付发展迅速,但手机支付的“快速成长”给赴华游客带来了令人意外的“堵点”,一些外籍游客仍习惯刷卡或现金支付。今年以来,安徽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支付便利性,擦亮“皖美支付 便利服务”品牌,让外籍赴华人员切实享受到便利的支付服务。
此次安徽行,志贺建华对国内方方面面的变化感触良多:“大型活动的水平质量非常高,活动严谨紧凑,领导讲话也变得简洁,不再长篇大论;景点讲解员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知识面非常广;安徽各地城市非常整洁、干净,出行更方便……”
最期待的是:旅游免签
此次安徽行,听到日本游客和旅游业者的最大期待是:期盼中国对日本人的短期逗留免签入境措施早日恢复。
和我们同行的还有两位日语导游,周晓国和巴虎,他们大学都是日语专业,毕业后曾从事日语导游接待工作多年,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令人钦佩,不过他们的主业早已不是日语导游,这次接待任务只是“客串”。
现任黄山市自驾游协会会长的周晓国说,日本人来华旅游市场不景气,现在主要精力已放在自驾游业务上了。而巴虎则在中国客赴日游市场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9 月 13 日是本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参访活动的最后一天,笔者向日本文部科学省原副大臣小野晋也先生提问:“在促进安徽与日本文旅交流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小野先生答:“安徽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也十分便利,可多数日本人并不了解安徽。目前制约日本游客来安徽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签证问题,如果短期访问可以免签,相信访问安徽的日本游客会有大幅增加。”
(文/孙辉 摄影/沈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