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作者:晓薇
在去第12个道场烧山寺的山路上经过了一棵巨大的杉树,树前还立着一尊弘法大师的铜像。传说这棵树是弘法大师空海亲手种的,如此算来树龄至少有1200多年了。当地人称它为“一本杉”。这是一个活着并且还在生长着的生命体,粗糙树皮的每一个皱纹里都好像刻着岁月的沧桑,但是树干苍劲毫无苍凉之感。

我坐在树下休憩的那一刻,觉着自己不怕老。哪怕是老得满头白发、老得满脸皱纹、老得步履蹒跚,只求心灵像这棵树,经历了风霜雨雪之后依然有爱,依然郁郁葱葱!
第十四个道场常乐寺是四国八十八个道场里唯一没有山门的寺庙。战后这所寺庙竭尽全力收留了许多流离失所的战灾孤儿,之后建立了一所儿童养护设施持续至今,收留和养育着1岁至18岁的孤儿以及家庭破碎或受到虐待的孩子。向导说这里的住職必须是社会福祉大学的毕业生。
我的初衷是在遍路过程中超越自己的极限,并通过徒步去用肌肤以更接近大自然和体验沿途的风土人情,而对佛教的概念则非常模糊。走到这里,我才明白了一点儿向导一路上给我讲的小乘教与大乘教的区别:小乘教更注重个体解脱和自我完善,大乘教则强调利益众生和普渡众生。而中国,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佛教主流多为大乘教,也正是基于此这个寺庙里有这样一所设施吧。

在我这次遍路计划中朝拜的最后一个庙宇井户寺里有一口井,这是弘法大师来到这里时看见当地的人们饱受浊水之苦,便亲自用锡杖在一夜之间挖出了一口喷涌出清水的井。向导让我趴在井台伸头望望很深的井水,然后问我看见自己的倒影了吗。听我说看见了之后,他又道:那你就平安无事。若是没有看到,这三年之内就要倍加小心了。
向导今年77岁,步履稳健,走的比我还快,但是在比较危险的山路上他总是走在我的身后以防我摔倒滚下山坡。他的背包里不仅有自己的行装,还要携带一些必备的药品和装有胶带及创伤膏的急救物品包,另外还要多带一瓶水,这是给我预备的,怕我喝完自己带的水而又找不到水源,因为出汗太多而中暑。
向导曾经两膝积水,躺在家里连从放床边走到卫生间都是问题。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渐渐能走路以后开始尝试遍路。一次在途中遇见另一个遍路者带着些踌躇地对他说:我能走到目的地吗?他见此人身材比自己高大许多,便随口回了句:没问题,你肯定能到达目的地。说完就忙着去赶路了。以后他常反省这件事,后悔没有与那位遍路者同行一段,也许这个人是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助吧?因为这个原因,他当了遍路向导。而这样的私人遍路向导,全日本也许只有他一个人。

路上,向导拨开了一个石灰电线杆上爬着的藤草,我看见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红色遍路者标识。向导告诉我那是两个小学生贴上去的。他们是兄弟俩,医生预言患了难病的弟弟最多只能生存到20岁,身高也不会超过70公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孩子突然提出来要遍路,于是他们的父母拜托向导带着他们走这条朝圣之路。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在学校的假期里,向导带着两兄弟走完了八十八个道场,这两个孩子为了便路者不迷路,在途中贴了许多这样的标记。
后来呢?我好奇地问。嗯,后来弟弟身高超过180公分,也活过了20岁,现在已是一所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了,向导回答。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奇迹,虽然不知道是必然或是偶然,但是在遍路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那两个孩子心中的信念。信念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只有为之做出所有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