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陈克振:百岁侨领傅新春的创业与奉献
日期: 2024/07/01 19:47
中文导报 海外侨领
作者:陈克振

祖籍安溪县的新加坡安溪会馆原主席、新加坡傅氏公会原主席傅新春,今年是他的100岁华诞。这位百岁老侨领,数十年来在新加坡运输行业拼搏,带领家族艰苦奋斗,在新加坡成就了一家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现代化企业-傅长春集团,为新加坡经济繁荣作贡献。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为社会为家乡奉献爱心。



百岁侨领傅新春
 
艰苦创业  实至名归
 
傅新春祖籍安溪县金谷镇洋内村。其父傅伯偆,上世纪初往新加坡,开始在其四叔父的菜园帮佣,后在一家杂货店工作,几年后回乡结婚,随即携妻子回新加坡,1924年生育长子傅新春。此后自营“新成春”杂货店,生意兴隆。

傅伯偆生育七男一女。傅新春小时候就读私塾,也学英文,后进华文学校学中文。1939年父亲英年早逝,傅新春和二弟就辍学,为人割橡胶。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他在乡村务农;日军投降后,他用自行车贩运蔬菜,维持家庭生计,让弟妹继续上学。傅新春有六个弟弟,一个妹妹,父亲辞世后,他毅然肩负起持家的重担,长兄如父,因此大家都很尊重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傅新春立志投身货车运输业,考取了驾驶执照,还购买一辆货车,开始他的运输生涯。后来几个弟弟相继长大,二、四弟也陆续取得货车驾驶执照,逐步增加货车经营,还在车上写了“傅长春”三个字。因兄弟的名字都有一个“春”字,而“长”字代表长久、永远,故将货车队起名“傅长春”。他很欣慰“傅长春”伴他走上漫长的人生路,这个字号也逐步让新加坡人家喻户晓。

到1960年,傅长春车队已有8辆的3吨货车,傅新春即注册成立“傅长春公司”。兄弟有五人加入团队亲力亲为,一同开拓发展公司运输服务。到1962年,公司规模更大了,即开始聘请文员。他创立的“傅长春”企业,为家族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傅新春是“傅长春”的创始人和经营管理者,“傅长春”创办的启动资金也是在母亲的带领下由他为主筹集,但他无私地把公司的股权分给六个弟弟,充分凝聚了兄弟的合力,造就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终于成为知名的集团化企业。

随着傅长春公司事业发展,陆续聘用家族外人员,公司对待他们同家族人一样,让受聘人员深受感动。公司聘用的文员王水九,从事调配车辆、管理账目工作,他说公司就是他的另一个家,干了50年,年届八秩仍坚持上班。多位在公司服务几十年的员工,跟王水九一样有着公司如家的感觉。

1999年,在七弟傅春安等策划下,“傅长春储运有限公司” 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这是新加坡极少数在本土上市的物流公司,可谓是“傅长春”至高的荣誉。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傅新春的卓越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精心经营奋斗,企业已经发展为傅长春集团,成为一家拥有上千员工的大型本土企业。傅长春集团主要经营仓储与运输业务,另有散装货物运输与装卸。

目前集团拥有两座货仓,储存面积达近12万平方米,仓储服务包括替客户存放、管理原料与半成品,提供化学原料装桶与集装箱装卸等服务。运输方面,集团拥有百辆拖曳车头,每月替客户运载上万个进出口集装箱。集团也拥有上百部十吨位货车,每天替客户提供干货与冷藏货物国内运输服务。

傅新春岁登古稀之后仍坚持创业,公司的业务还不断向境外拓展,凭借上市后董事部重组之机,他毅然把接力棒交给七弟傅春安,自己则以集团创办人的身份担任公司顾问。他从管理职务退下来后,继续为公司发展出谋献策,并在社会事业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



傅新春(右三)与安溪南音界同仁在一起

服务社会  惠泽八方

热心社会事务的傅新春常对人说,他的一生打了两份工,一份是经营“傅长春”,另外一份就是投身公益活动。他说公益活动占据了他生命的相当大部分,在晚年的生涯里,为它花费的精力,不亚于‘傅长春’。” 

傅新春在新加坡的公益活动,主要放在新加坡安溪会馆的事务上。1991年,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唐裕倡议筹办第一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时,他被推为会馆第二副主席,负责筹款并参与联谊会的筹备工作,为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作奉献。

接着,第二届联谊会于1994年在安溪县举行,傅新春与会馆主席一起,率领351名新加坡安溪乡亲回乡参加盛会,旅外乡亲人数共1547人,盛况空前,增进了乡谊。1997年,他又率团回家乡出席在安溪县举办的第三届联谊会。

第四届联谊会在马来西亚举行,傅新春代表新加坡安溪会馆接过会旗,承办下一届联谊会。2002年,第五届联谊会在新加坡举行,他任会馆第一副主席,和会馆同仁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工作。大会邀请到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莅会,为联谊会增光。

傅新春从2003年起,接任新加坡安溪会馆常务主席,与同仁一起努力,为安溪乡亲服务,努力把会馆办成连接海外乡亲与故土的桥梁,多次率团与国内乡亲交流,增进乡亲情谊。

傅新春在任会馆主席期间,还完成一项修改会馆章程的工作,他与会馆的理事建议,会馆常务主席每人只能连任三届共六年,此举有助于会馆管理层适时更新,获得通过好评。

2004年11月,第六届联谊会在安溪举行,时任会馆主席的傅新春,再次率团回乡参加盛会。他还两次回乡参加安溪县侨代会,两届被聘为安溪县侨联名誉主席。

傅新春还担任新加坡南洋傅氏公会会长20多年,他尽管公司的事务繁忙,只要傅氏公会有会议或活动,他都尽量拨冗出席。此外,他还出任新加坡运输业公会永久名誉会长职务。

傅新春在任安溪会馆常委期间,曾率新加坡商业考察团一行50多人,到中国各地考察后回家乡探亲谒祖。他喜欢南音,曾率领会馆南音组,到厦门参加春节南音大会唱。他每次回乡,都和家乡弦友亲切交流,听南音、叙乡情,并为南音组织捐赠活动经费。

1999年9月,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在泉州举行,他应邀率新加坡安溪会馆同仁出席。2004年5月,第四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在福州举行,作为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他又一次率会馆同仁出席大会。

2007年11月,新加坡安溪会馆举办成立85周年庆典活动,会馆主席傅新春邀请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作为主宾出席庆典晚宴,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参赞薛允刚总领事、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郑美乐总领事、安溪县政府县长陈灿辉以及世界各地的安溪乡亲出席,庆典获得圆满成功。

傅新春热心新加坡的社会公益事业,贡献突出,荣获新加坡政府的表彰。1999年,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奖章”(PBM),2023年,又获得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星章”(BBM), 这是新加坡政府肯定他对新加坡社会作出的贡献,可谓实至名归。

情系桑梓  乐善好施  

傅新春情系桑梓,对祖籍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关心家乡的发展。1983年,年届花甲的他,首次踏上家乡安溪的土地,回到金谷镇洋内村,探望亲友话家常。在得知亲戚家庭有困难时,他慷慨解囊,帮助修缮住宅、资助子女就学。

傅新春在回乡期间,前往家乡的洋内村东山祖宇谒祖,目睹祖宇年久失修,即和乡亲们商议修缮,并带头捐赠三分之一的资金,将祖宇修葺一新。另有一处洋内泥口祖宇,他也捐赠支持修建,将该祖宇修缮完成。 

傅新春1986年回乡期间,看到洋内小学校舍破旧,即和旅居马来西亚的乡亲叶长鹏,共同捐建洋内小学新校舍,并添置教学设施。他后来又多次到洋内小学慰问师生,捐赠教学设备和装修校舍,还捐资翻建一座危房,以先父名义取名“傅柏偆教学楼”。

1991年,傅新春捐资在洋内小学设立“傅伯偆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他还在安溪县城购置两间店铺及一套住房,收益归入“傅伯偆教育基金”,以增加教育基金。

更让人感动的是,傅新春岁登九秩之时,于2013年再捐赠200万元人民币,连同之前置业资产,创立“安溪县金谷镇傅伯偆教育基金会” ,扩大资助贫困学生的范围,获得福建省政府民政厅注册。

该教育基金会规定:全县傅氏考生录取大学本科当年,每人奖励1000元,特困大学新生每人再资助1000元;洋内村当年考取博士研究生,每人奖励3000元;全县傅氏考生及洋内村考生,录取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者,每人奖励5000元。从2013年以来,傅伯偆教育基金会已发放200多万元。

洋内村的道路以往都是泥土路,乡亲出门很不方便。1993年,傅新春和叶长鹏共同捐资100万元,修建通往村外的公路,将道路拓宽浇注水泥,方便村民出行。乡亲们把这条路取名“长春路”,福建省政府为两位慈善者颁发了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金质奖章。

关心家乡事业的傅新春,还先后捐赠洋内村创设老年人基金,捐赠助建金谷镇侨联会所、龙门隧道工程和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厦等。他捐赠家乡建设,也荣获福建省政府颁发的捐办公益事业金质奖章。

改革开放初期,傅新春与侨胞蔡龙海等合资,在安溪县尚卿乡翰苑村,开发蓝田溪的二级水电站,创办新泉水电(安溪)有限公司,装机容量8000千瓦,为安溪经济发展作贡献。水电站创办不久,安溪县就被列为全国首批电气化县。

安溪是铁观音名茶之乡,改革开放之后,家乡先后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中国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和第一、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等重要茶事活动,傅新春都应邀回乡参加茶事盛会,关心家乡发展经济。

祖籍安溪县的傅新春,他虽生在异国,长在他乡,但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谊,他惠泽桑梓,深受乡亲的广泛赞誉和崇高敬仰。时值他百岁华诞,家乡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恭祝这位百岁老侨领乐享颐年、福寿延绵!(林全南 荐稿)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0741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