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 瑞士智库“世界经济论坛”(WEF)在6月12日发布了2024年版《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对各国男女平等程度进行了排名。受到管理层、国会议员的比例、收入差距等排名偏低的影响因素,日本在146个调查对象国家中列第118位。
日本在WEF《性别差距报告》的历年排名中,2021年列120位,2022年列116位,2023年列125位。2024年虽然较史上最低的2023年版第125位有所改善,但在七国集团(G7)中依然位居末席。
《性别差距报告》日本位列第118位,G7垫底
该报告从“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四个领域,对有关女性地位的各种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将实现了男女平等设为“1”,完全不平等设为“0”,按照这种性别差距指数分别打分,然后进行排名。报告得出结论称,全世界相比2023年版“改善速度减慢,要达成完全平等需要134年”。
据NHK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得分和排名比去年都有所提高,但日本的努力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需要谦虚地接受这一点。”他表示,“在政治领域,我们要求各政党采取自愿举措,例如为女性候选人设定数字目标;在经济领域,我们要求企业采取行动,设定任命女性高管和经理的目标。我们正在推进制定计划等举措,政府将在“女性版骨太方针”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在经济领域列第120位,在政治领域第113位,排名偏低。报告指出,尽管日本在“教育程度”与“健康和生存”领域几乎实现了性别平等,但在“经济参与和机会”与“政治赋权”领域,女性的活跃程度还不尽人意。尤其是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为14.6%,虽比去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但在各国当中排名第130位。因而报告指出“日本重要职位的性别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在担任领导职务的每6人中男性占5人,据推算收入额“也显示出相当大的差距”。报告称,虽然女性阁僚增加,但国会议员从总体来看长期变化不大。
报告称,按目前的速度,全球范围内消除性别差距需要134年,因而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期实现男女平等。
总排名方面,冰岛居于首位。之后依次是芬兰、挪威,北欧国家占据前3,新西兰位居第4。上述国家在政治领域也排名前4。G7中,德国总排名最高,名列第7。倒数第2的意大利列第87位,也大幅领先于日本。
在亚洲,韩国和中国分列第94和第106位,排名高于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列倒数第2,仅高于排名第128位的斐济。
经团联建言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
6月10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经团联首次撰写了一份建言,要求政府尽快进行有关法律修改,以便能够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制度。
该建言指出,在女性不断发挥才智、作用愈加重要的当下,不认可夫妻使用不同姓氏的现行制度,可能会给企业在海外的商务等活动带来障碍,并有可能成为企业开展商务时的风险。
根据政府的法制审议会于1996年在回答咨询时建议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制度这一事实,经团联的建言要求政府尽快进行导入这一制度时所需的相关法律的修改。
十仓会长透露,经团联以会员企业的女性高管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88%的人回答说,即使可以使用自己的婚前姓氏作为通称,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或不利。
“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进行认真彻底的讨论,突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人们关心的要点,并进行迅速应对。”十仓会长敦请国会抓紧就此展开讨论。
政府推动企业公布消除性别工资差距行动计划
针对性别薪酬差距,日本政府已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制定“消除性别薪酬差距的行动计划”,并尽快向社会公布。
日本政府认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工资增长,消除男女工资差距至关重要,工作小组正在研究对策。岸田首相在6月5日出席了相关会议,概括了中间报告。
根据全国调查,确定了男女工资差距较大的五个行业为: 金融/保险、食品制造、零售、电气/精密、航空运输。一个重要原因,在综合职位等高工资职位上,女性在行业内的比例较低,但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女性比例较高。
政府敦促这些行业在今年年底前制定行动计划,包括消除工资差距的具体措施、创造更容易平衡工作和育儿的工作方式以及人事改革,并将尽早公布。岸田首相表示:“我们将推动职场环境的改变,相关部门将共同努力,大力推动必要的政策。”
据日本内阁府发布了对每个家庭终生可支配收入差异的估计,具体取决于妇女产后的工作方式。女性产后不辞职而继续全职工作的家庭,与辞职后不再工作的家庭之间存在约1.7亿日元的差异。
内阁府的计算显示,由一对已婚夫妇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家庭的终生可支配收入,其中使用的模型案例是母亲在29岁时生下第一个孩子,在 32岁时生下第二个孩子。据此:
如果夫妻双方在产后不辞职而继续全职工作到65岁退休的话,金额约为4.9亿日元。
如果女性在29岁时因生育而辞职,不再就业,丈夫的收入将成为主要收入,约为3.2亿日元,从而产生约1.7亿日元的差异。
此外,如果女性在38岁产后重返兼职工作,并且年收入在所谓“年收之墙”范围内的100万日元以内,那么家庭的生涯收入约3.5亿日元,比年收入150万日元的上班族约低1200万日元。
政府将利用以上计算结果,来考虑未来的政策。
政府欲扩大男女工资差公布义务对象范围
6月11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建设所有女性绽放光彩社会总部”等会议,敲定了女性活跃与男女共同参与的重点方针“女性版骨太方针2024”。首相岸田文雄在会上表示“将举政府之力展开行动”。为实现女性便于工作的社会,政府力争向2025年的例行国会提交《女性活跃推进法》修正案。
关于男女工资差距公布义务的企业,将探讨把对象范围从现行的员工超过300人扩大至超过100人。此外还将敦促企业对生理因素身体不适等状态下工作的女性给予健康方面的照顾和支援。
据厚生劳动省介绍,目前有工资差距公布义务的员工超过300人企业约有17800家。如果修改为超过100人,将新增约32900家,有该义务的对象企业将总计约达50700家。
厚劳省2023年的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显示,男女工资差距方面全职男性平均月薪35.09万日元,而女性平均月薪为26.26万日元,仅为男性的74.8%。工龄、管理层擢用等男女间的差距可能是背景原因。重点方针要求各企业分析工资差距的详细状况和原因。各省厅将掌握管辖行业的状况,分行业制定行动计划。
政府提出使东京证券交易所“PRIME”市场上市企业女性董事占比到2025年达到19%,到2030年达到30%以上。为达成目标,还将对企业开展女性董事占比和擢用目标设定相关调查。
日本在WEF《性别差距报告》的历年排名中,2021年列120位,2022年列116位,2023年列125位。2024年虽然较史上最低的2023年版第125位有所改善,但在七国集团(G7)中依然位居末席。
《性别差距报告》日本位列第118位,G7垫底
该报告从“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四个领域,对有关女性地位的各种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将实现了男女平等设为“1”,完全不平等设为“0”,按照这种性别差距指数分别打分,然后进行排名。报告得出结论称,全世界相比2023年版“改善速度减慢,要达成完全平等需要134年”。
据NHK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得分和排名比去年都有所提高,但日本的努力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需要谦虚地接受这一点。”他表示,“在政治领域,我们要求各政党采取自愿举措,例如为女性候选人设定数字目标;在经济领域,我们要求企业采取行动,设定任命女性高管和经理的目标。我们正在推进制定计划等举措,政府将在“女性版骨太方针”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实现性别平等的社会。”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在经济领域列第120位,在政治领域第113位,排名偏低。报告指出,尽管日本在“教育程度”与“健康和生存”领域几乎实现了性别平等,但在“经济参与和机会”与“政治赋权”领域,女性的活跃程度还不尽人意。尤其是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为14.6%,虽比去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但在各国当中排名第130位。因而报告指出“日本重要职位的性别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在担任领导职务的每6人中男性占5人,据推算收入额“也显示出相当大的差距”。报告称,虽然女性阁僚增加,但国会议员从总体来看长期变化不大。
报告称,按目前的速度,全球范围内消除性别差距需要134年,因而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期实现男女平等。
总排名方面,冰岛居于首位。之后依次是芬兰、挪威,北欧国家占据前3,新西兰位居第4。上述国家在政治领域也排名前4。G7中,德国总排名最高,名列第7。倒数第2的意大利列第87位,也大幅领先于日本。
在亚洲,韩国和中国分列第94和第106位,排名高于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列倒数第2,仅高于排名第128位的斐济。
经团联建言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
6月10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经团联首次撰写了一份建言,要求政府尽快进行有关法律修改,以便能够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制度。
该建言指出,在女性不断发挥才智、作用愈加重要的当下,不认可夫妻使用不同姓氏的现行制度,可能会给企业在海外的商务等活动带来障碍,并有可能成为企业开展商务时的风险。
根据政府的法制审议会于1996年在回答咨询时建议导入“选择性夫妻不同姓”制度这一事实,经团联的建言要求政府尽快进行导入这一制度时所需的相关法律的修改。
十仓会长透露,经团联以会员企业的女性高管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88%的人回答说,即使可以使用自己的婚前姓氏作为通称,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或不利。
“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进行认真彻底的讨论,突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和人们关心的要点,并进行迅速应对。”十仓会长敦请国会抓紧就此展开讨论。
政府推动企业公布消除性别工资差距行动计划
针对性别薪酬差距,日本政府已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制定“消除性别薪酬差距的行动计划”,并尽快向社会公布。
日本政府认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工资增长,消除男女工资差距至关重要,工作小组正在研究对策。岸田首相在6月5日出席了相关会议,概括了中间报告。
根据全国调查,确定了男女工资差距较大的五个行业为: 金融/保险、食品制造、零售、电气/精密、航空运输。一个重要原因,在综合职位等高工资职位上,女性在行业内的比例较低,但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女性比例较高。
政府敦促这些行业在今年年底前制定行动计划,包括消除工资差距的具体措施、创造更容易平衡工作和育儿的工作方式以及人事改革,并将尽早公布。岸田首相表示:“我们将推动职场环境的改变,相关部门将共同努力,大力推动必要的政策。”
据日本内阁府发布了对每个家庭终生可支配收入差异的估计,具体取决于妇女产后的工作方式。女性产后不辞职而继续全职工作的家庭,与辞职后不再工作的家庭之间存在约1.7亿日元的差异。
内阁府的计算显示,由一对已婚夫妇和两个孩子组成的家庭的终生可支配收入,其中使用的模型案例是母亲在29岁时生下第一个孩子,在 32岁时生下第二个孩子。据此:
如果夫妻双方在产后不辞职而继续全职工作到65岁退休的话,金额约为4.9亿日元。
如果女性在29岁时因生育而辞职,不再就业,丈夫的收入将成为主要收入,约为3.2亿日元,从而产生约1.7亿日元的差异。
此外,如果女性在38岁产后重返兼职工作,并且年收入在所谓“年收之墙”范围内的100万日元以内,那么家庭的生涯收入约3.5亿日元,比年收入150万日元的上班族约低1200万日元。
政府将利用以上计算结果,来考虑未来的政策。
政府欲扩大男女工资差公布义务对象范围
6月11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建设所有女性绽放光彩社会总部”等会议,敲定了女性活跃与男女共同参与的重点方针“女性版骨太方针2024”。首相岸田文雄在会上表示“将举政府之力展开行动”。为实现女性便于工作的社会,政府力争向2025年的例行国会提交《女性活跃推进法》修正案。
关于男女工资差距公布义务的企业,将探讨把对象范围从现行的员工超过300人扩大至超过100人。此外还将敦促企业对生理因素身体不适等状态下工作的女性给予健康方面的照顾和支援。
据厚生劳动省介绍,目前有工资差距公布义务的员工超过300人企业约有17800家。如果修改为超过100人,将新增约32900家,有该义务的对象企业将总计约达50700家。
厚劳省2023年的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显示,男女工资差距方面全职男性平均月薪35.09万日元,而女性平均月薪为26.26万日元,仅为男性的74.8%。工龄、管理层擢用等男女间的差距可能是背景原因。重点方针要求各企业分析工资差距的详细状况和原因。各省厅将掌握管辖行业的状况,分行业制定行动计划。
政府提出使东京证券交易所“PRIME”市场上市企业女性董事占比到2025年达到19%,到2030年达到30%以上。为达成目标,还将对企业开展女性董事占比和擢用目标设定相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