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记者:张石
由西泠印社美术馆、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和日本华人文联共同主办的“襟吳带泠—中日篆刻和印钮雕刻国际学术交流展”于2024年5月28日下午两点开始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在这次交流展的开幕式上,记者有幸见到携带作品来日参展的浙江青田石雕代表性人物,浙江工艺美术大师叶建海,并惊讶于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内涵及雄奇飘逸而尽精刻微的精湛技艺。
寓深邃的文化内涵于精湛的技艺
青田石雕,是浙江省青田县的地方传统美术,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崧泽文化为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为母系氏社会向父系氏社会过渡阶段,距今约5300-6000年。唐、宋时期,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五代时期,题材捕捉更加广泛,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表明,这一时期的青田石雕创作已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叶建海携作品来日参展。张石 摄影
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元、明时期,圆雕技艺成熟,青田雕的创作题材和领域大大扩展,“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更加具有了艺术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青田石雕使用浙江省青田县产的优质叶腊石这种美石,质地温润,脆软适中,色彩丰富,可雕性极强,自然材质的浑然天成和巧夺天工的技巧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使石材呈现出惊人的艺术魅力。
.jpg)
叶建海在“襟吳带泠—中日篆刻和印钮雕刻国际学术交流展”上致辞。张石摄影
叶建海1983 年生于浙江青田,他于2015在中国美院大专班进修,同年受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博会邀请,10月20日赴世博会中国馆现场石雕创作表演。这是青田石雕艺人首次在欧洲世博会现场创作青田石雕,作品《稻鱼共生》荣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金奖、《鸟语花香》作为礼品被爱尔兰国家馆收藏。
《稻鱼共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自然中和谐共生的风景,利用青田石润泽的材质,雕刻出呼之欲出的鱼儿在丰硕的稻穗下轻盈地游弋的场景。

《稻鱼共生》
“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古老的农业形态,早在1300多年前,浙江青田县龙现村的农民就开始稻田养鱼,并传承至今,现在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瓯江流域的中下游,该县自1300多年前开始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2005年6月该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文化遗产。
稻田养鱼,是生态农业、共生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这生态生产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耘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多种有利于稻米生长的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植物和渔类对外部化学物质及饲料的依存,增加了互生共存的生物多样性。
《稻鱼共生》这一作品,把这种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古老生态农业用完美的艺术形态表现了出来,正如《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唐陆德明《庄子音义》:“大美谓覆载之美也。”意思是说:天地之大美难以言说,四时运行规律不需要去讨论,万物之理自然天成,超越语言的描述,《庄子音义》之语的意思就是:所谓大美,就是天地创生与养育万物之美,而叶建海以他巧夺天工的艺术,表现了天地大美“覆载之美”,水转稻花香,鱼跃穗金成,天地有灵,万物互生,生生流转,以致无穷。
《鱼稻共生》以青田石金玉冻为材料,此金玉冻颜色在中黄、淡青两色相间;青者温润柔和,时而透明,黄者通灵光洁,深浅色阶自然柔和。叶建海大师把石材的天生丽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稻穗的黄色有深有浅,表现出稻穗在成熟过程中不同的时间色阶与演进,水草、鱼群等细节细腻雕琢,尽精刻微,小鱼在稻根处自由而愉悦地游弋,雕刻家利用金玉冻特有的材质,使其通体透明,生动地体现了稻鱼合一,两镜相入,圆融无碍的和谐、优美的文化意境。

《一览众山小》
叶建海大师的《一览众山小》,是一座高52厘米,厚38厘米的大型作品,使用黑白相间的青田石材,表现高高山崖上两只雄鹰,白色鹰喙,黑色羽毛,目光炯炯,一只向长天遥望,一只向山下俯视,不由得使人想起杜甫的诗句“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鹰》)。

《荷花吟》

《草长莺飞》
而在作品中,松生崖间,似使人听到松风飒飒,感受到“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的《村行》)的意境,山峰入云,鹰落山顶,正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福满人间》
把印纽雕艺术推上国际舞台
叶建海大师的印纽雕艺术也独树一帜,他善于相石、审石,巧色取俏,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构图,依石就势,丰满圆浑;因材施艺,浑然天成,龙腾虎跃,栩栩如生。

叶建福叶建海印钮雕作品
叶建福大师在接受本报记者参访时表示:青田印钮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目前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者关注。在技艺传承方面,青田印钮雕已经拥有了一批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雕刻技艺的精髓,还在不断创新中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在材料方面,青田石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纹理为印钮雕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青田印钮雕有机会走出国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碰撞和融合。

叶建海印钮雕作品
青田钮雕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青田钮雕的独特魅力。国际文化交流还有助于提升青田钮雕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年轻雕塑家艺术成果斐然
叶建海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丽水三宝绿谷新秀人才。 1983 年生于浙江青田,现为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丽水市三宝收藏鉴赏协会青田分会会长、青田石雕行业协会副会长、丽水市政协委员。

叶建海印钮雕作品
他幼受父亲影响,喜爱石雕艺术,15岁开始拜青田石雕名家林为诗供人物雕塑 ,后又拜周悟青攻山水、花鸟。
叶建海石雕创作成绩显著,荣获近20项奖项,其中金奖12项,银奖10项,特等奖1项。
有9件代表作品被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和其他文化馆永久收藏。作品《鸟语花香》被爱尔兰国家馆收藏,作品《松谷听泉》《梦之旋律》《鸣秋》《黄宾虹肖像印》《启航》《封门青印章》《冰梅》等被安徽、湖南、丽水、金华、温州、青田等省市县相关博物馆收藏。
他被评定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获评6项行业荣誉称号,任浙江省印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青瓷学院兼职教授、丽水市三宝收藏鉴赏协会青田分会会长、第五届丽水市政协委员、青田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历任县第九、第十届青田政协委员等。
叶建海技艺精湛,自幼受石雕世家熏陶,师从名艺人周悟青学习石雕雕刻工序,历经5年学习刀、凿、刻、镂等技法,擅长山水、花鸟等雕刻,作品风格以传统入手,自成一家。他还积极带徒授艺,从业至今共收徒20余人,培养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3名、浙江省玉石雕刻师2名、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3名、工艺美术师2名、助理工艺美术师3名。
他还积极做好线上传播,创办“石道文化”抖音店铺,创下青田第一,全国石雕行业第三的好成绩。扎根一线,广泛普及石雕知识,讲述石雕故事,以直播带货等方式,依托良好的品质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获忠实粉丝17000余众,在石雕领域处于领先位置,让喜爱青田石雕的网友足不出户即可买到石雕作品,进一步推动了石雕走出青田、走进百姓。
他积极外出办展,走出国门,弘扬青田石雕。累计举办个人及合展7次,组织70余大师人次、2000余件次作品先后在上海、西安、广州、安徽、嘉兴、温州、金华等多地展览展销。
2015年10月应邀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作品《稻鱼共生》获金奖,本人首次代表青田石雕艺人在欧洲世博会现场创作,深受国外友人赞誉。2023年7月,钮雕印章作品经由故宫博物院赠送来访的外国友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他积极进行有关青田石雕塑的学术研究,出版书籍,2011年11月主编《石缘村石雕艺术》(博通出版社出版),2018年11月合著《终南印象 缘契青田》(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作品《四君子》荣获第五届民间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枫桥夜泊》荣获青田石雕精品评比金奖、《春色江南》获 2013·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金奖、《乐在其中》获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阳关三叠》获 2013 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千奇武陵》获第九届中国名石雕刻展金奖、《奇甲天下》获丽水市第二届美术大师评比特等奖等。
2015 年,受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世博会邀请, 10 月 20 日赴世博会中国馆现场石雕创作表演。这是青田石雕艺人首次在欧洲世博会现场创作青田石雕,深受外国友人赞誉。(本文图片除注明者外为叶建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