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日战友生死情
日期: 06年10月4期 评分: 10.00/1

  ■ 小林阳吉
  “宫川英男烈士,你的家人在哪里?”
  一个积压在老八路李洛夫心中整整60多年的心中的呼唤,通过他女儿□□山东省淄博市城建局档案馆馆长孙雁鸣女士一个飞越大洋的电话,传到了东京我这里,这是发生在中国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真实故事。
  2005年9月17日,中央电视台7频道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放送了大型文献电视系列片《呼唤和平》(共5集,每集30分钟)。
  这部电视纪录片,以全新的角度反映了当年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的情况;这部电视片的主人公是日本人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他们经历了从侵略者到反战勇士的人生转变,他们的转变是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的,他们脱胎换骨的经历感人至深,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转变之后,诚心诚意投身到抗日战争的前线,奋勇作战,到敌前喊话宣传,反对战争,呼唤和平,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流血牺牲,长眠于中国大地。宫川英男烈士就是其中之一。
  孙雁鸣女士看了这部电视片,通过中日友好协会,找到日本椰子会事务局。因为我是事务局长,又是《呼唤和平》一片的顾问。
  孙雁鸣女士的父亲叫李洛夫,是60多年前威震冀鲁豫地区的八路军敌工队队长。解放后在博山工作和生活,直到2002年因病逝世。
  “那时候我父亲居住在博山,每年清明节这一天,他都要到济南长清,到安眠在这里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烈士宫川英男墓前看一看,并亲手献上一个花篮。直到2002年病逝,半个世纪从未间断过。”
  提起父亲,孙雁鸣话里满是柔情,那种深埋在心底的敬意和感动瞬间感染了我。
  1938年,李洛夫走上了抗日道路,参加八路军,是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敌工队队长。
  1943年,24岁的宫川英男受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冀鲁豫支部派遣来到济南长清县,加入敌工队,与李洛夫并肩战斗。
  宫川英男是1940年参加八路军的。在李洛夫的记忆里,宫川英男个头不高,经常穿一件蓝大褂,戴一顶礼帽,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但就是这样—个文气的书生,在中国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让他的异国战友敬佩并感动了几十年。
  宫川英男在战斗中特别机智、勇敢。他编写印刷日文宣传品,内容大都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针对日军内部官兵之间的矛盾,在宣传品醒目位置印上“对士兵不许打耳光”、“士兵不是牛马”等宣传口号。还有的印著“家里老少在眼巴巴地盼望著你回去!”、“请千万保重身体!”等内容,以动摇日军军心。
  在樱花节及新年等能勾起人们思乡,想念亲人的日子,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 李洛夫与宫川英男不仅组织人员为日本兵送去慰问品,还会及时送上一些日本国内的信息,加大思想攻势,以造成思乡厌战的情绪在日军中迅速蔓延。
  万德站日本警备队里有个名叫阪田的伍长,由于想家厌战,对长官不满,得到反战同盟的宣传品后,不但不上缴,反而经常炫耀,结果被关了禁闭。樱花节那天,他从禁闭室里逃出来,带著反战同盟印的宣传品向八路军敌工队投诚。当时,李洛夫问他:“你来投奔八路,不怕被打死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宣传品来,兴奋地说:“八路的是朋友,我的不害怕。”
  在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等队员的努力工作下,许多日军士兵思想动摇。敌工队的强大政治攻势引起日军的恐慌,他们将李洛夫和宫川英男列为头号恐怖分子进行打击,泰安警务段段长高桥更是秘密布置爪牙,以一架飞机的高价悬赏捉拿李洛夫和宫川英男。
  1945年6月7日,李洛夫和官川英男在皮家店、界首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转移到了官庄。由于极度疲劳,秘密进村后的李洛夫和宫川英男竟—觉睡到了天亮。
  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正当大家睡意正浓时,村长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日军已把宫庄包围了。李洛夫叫大家把有关文件藏好,然后组织突围,但没有成功。无奈之下,他把宫川英男藏在了一个麦秸垛里,然后分头去找地方隐藏。李洛夫被一个老大娘引到—片麻地里藏了起来。
  敌人进村后,开始用刺刀到处乱捅乱挑,当捅到宫川英男藏身的麦秸垛时,宫川英男英勇地跳出了麦秸垛与敌奋战。敌人连开数枪,没有打著他,即大喊捉活的!捉活的!
  在剩下最后—颗子弹时,宫川英男同志为了不当日本军队的俘虏,他毫不迟疑地向自己头部毅然举起了枪……
  李洛夫亲眼目睹了宫川英男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拔枪自杀、英勇牺牲的感人情景,泪流不止……
  当时日军从他身上翻出印章,才知道他就是宫川英男,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心生敬佩,随即将宫川英男尸体运到万德车站,伪军见了,个个面红耳赤,深感惭愧。许多日本士兵,也大为感动。敌酋见势不佳,乃偷偷地将宫川英男埋葬于车站附近。
  噩耗传来,全区军民莫不悲愤填膺,李洛夫率领敌工队配合当地民兵,于6月21日,一个大雨如注的深夜,袭入万德车站附近,将宫川英男同志遗体抢回,沿途群众,纷纷举行路祭,并在孙家土村大峰山烈士林里为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举行了安葬仪式。冀鲁豫边区各界为宫川同志举行了追悼会。
  从这一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陵园时,李洛夫都会准时地出现在陵园的门口,用双手拂去飘落在宫川英男墓前的每一片树叶:雨天,他会拿著铁锹,推著小车为宫川英男的坟茔精心培土排水;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让安息在这里的宫川英男烈士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的礼遇。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看墓碑,都能准确地来到;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照例会在心底呼唤著因为那场战争印刻在心里的名字,回忆著与他并肩战斗的日子,想像著宫川英男会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与他共叙战友之情,生离死别之苦。
  解放后,济南长清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从孙家土村把宫川英男的灵柩迁入了革命烈士陵园。
  我问孙雁鸣女士:“这么多年了,你父亲和宫川英男的家人有联系吗?”
  她哽咽著说:“50多年了,我父亲一直日夜思念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而一起浴血奋战过的宫川英男同志。每当有日本同志来扫墓时,父亲都急切地寻找宫川英男的家人,宫川英男,你的家人在哪里?在哪里?”
  李洛夫调到淄博工作时,他将大儿子留在长清,让儿子经常去宫川坟上打扫一下。儿子遵守父亲的嘱托坚持为烈士守墓几十年。
  看李洛夫的照片,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身板硬朗,满头的白发记载著岁月的沧桑,古铜色面容上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闪烁著纯朴善良之光。
  现在这个拜祭亲密战友的责任又落到了李洛夫儿女的身上。孙雁鸣告诉我,父亲去世前几乎没有为子女们留下什么遗产,但弥留之际,他叮嘱家人,他的遗言有3条,第一条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宫川英男的灵柩运回日本,并找到他的家人,向他们表达中国人民深深的谢意:第二条是如果这个心愿不能实现,自己死后的骨灰能埋在宫川英男坟旁,与自己的亲密战友永远相依相伴;第三条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每年都能代表他去宫川英男坟前献花和拜祭。
  孙雁鸣告诉我,去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她与家人一起代表父亲去拜祭宫川英男。当地的媒体、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
  9月7日,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已故抗日老战士李洛夫的后人共十几口,来到长清烈士陵园。他们抬著花篮,捧著大束菊花,一同给父亲的战友、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牺牲的日本反战同盟战友宫川英男扫墓来了。
  从陵园大门往里走,挺立著一座二层歇山式牌坊。深灰色的檐顶、殷红色的立柱,丹青图案上绘著的只只白鸽,寄语著和平。在陵园的百馀棵青松下,傲立著宫川英男烈士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刻著“日本反战同盟   宫川英男烈士之墓”。 墓碑在李洛夫和他儿子两代人相继不断的守护下显得格外整洁。
  墓冢上覆盖著青青的小草。就是这座墓茔的下面安息的是一颗不屈的英魂,并有一段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英勇故事。
  孙雁鸣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寻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完成父亲的遗愿。
  一年一度秋风劲,战地黄花分外香。当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李洛夫相信,宫川英男的家人一定会来看他,看望长眠在这里的烈士,看望这片血染的土地,再叙写一段中日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壮美诗篇。
  想像著这位想念牺牲多年战友的老人伫立在秋风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他把对宫川英男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化作坚守这座烈士陵园永不枯竭的信念。从青年到暮年,由青丝变白发,不知经受多少风雪严寒,趟过多少雨中泥泞,使之松柏长青,绿草滴翠,静谧清雅,庄严肃穆。他对宫川英男似海的深情,像巍峨的群山,令人敬仰。
  我激动地回答孙雁鸣说:“李洛夫老大爷,用他的一生,精心管理和修缮这座宫川英男烈士墓冢,整整61个寒暑,不容易啊!我们感谢他和你们一家,宫川英男烈士亲属感谢你们!我一定将你的重托铭记在心,尽一切可能寻找宫川英男同志的家人。如果他的家人还健在,你们一定会重逢的。”孙雁鸣连声说:“谢谢你!”
  接到电话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马上和椰子会小林宽澄会长商量,根据手头的线索,几经波折,终于在山梨县笛吹市御?獍m找到了宫川英男的家人。他的姐姐还建在,已经快90岁了。
  同时,我向孙雁鸣女士回电,告诉她已经找到了宫川英男的家人。她在电话中哽咽起来,是喜极而泣的眼泪吧!
  小林宽澄以会长的名义向宫川英男的家人打电话,写去了信,并寄上有关宫川英男的资料。
  不久,回信来了。是宫川英男的外甥女千叶幸子写来的。
  “在百忙之中,听到您讲述舅舅在中国的事,还给寄来许多有关舅舅的资料,表示衷心的感谢。把这些资料读了好几遍,确信就是舅舅做的事情,非常像他走的人生道路,真是感慨无量!给母亲看了舅舅坟墓的照片,讲了舅舅的故事,母亲说:‘是啊!就是他呀!没想到他在中国参加了反对侵略战争的活动,真是了不起!这就是弟弟的性格呀!’
  在母亲健在时,您把舅舅的事告诉我们,是母亲晚年最大的幸福。我们胸里充满对您的感激!”
  后来,小林宽澄会长在东京会见了千叶幸子和宫川英男的外甥孙女。她们表示:一定要去中国,给宫川英男扫墓。
  而孙雁鸣女士也于9月24日给我来信;准备在近期和《淄博晚报》的记者一同携带父亲遗像访问日本,把宫川英男烈士的墓土带到日本,撒在宫川英男同志的家乡,富士山下,让烈士的英灵在故土安息。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2056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