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经济增长期破纪录 / “中国特需”造就新景气神话
日期: 06年10月3期 评分: 10.00/1

  ■本报综合报道 记者 孙辉

  日本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10月12日公布,本轮经济复苏已经进入第57个月,周期与日本历史上最长的“伊奘诺景气”时期持平,并有望在下一个月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从而创造新纪录。
  这一结果的公布不禁让人回忆起从战后初期开始,日本经历了神武景气、岩户景气、伊奘诺景气后,日本从“政府、企业、家庭皆有赤字”的经济困境下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竟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

  景气从神话中产生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进行以电力工业为中心的建设,并以石油取代煤炭发电,从而大大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日本经济至此不仅完全从二次大战的阴影中走出,而且进入积极建立独立经济的新阶段。1954年12月至1957年6月,日本出现了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日本把这个神话般的繁荣,用传说中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来命名,称为神武景气。神武景气历时31个月。这一景气是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上进行重建并经历过通货膨胀和饥饿的恐慌后,在朝鲜战争“特需”的支撑下出现的战后第一个景气时期。这一景气被称为“数量景气”,其特点表现为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景气,经济高度发展,物价稳定,国际收支由于大量出口而得以改善,设备投资实际增长40%,经济增长年平均为7.9%。
  1958年起,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开始。日本大量生产汽车、电视及半导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品成为主要出口物资,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日本把这一经济发展时期用日本神话中天皇祖神天照大神降临前的隐居处“岩户”来命名,称之为岩户景气。这一景气自1958年7月至1961年12月,历时42个月。这次景气的特点基本是由“伴随著技术革新的设备投资”的急剧增加而引起的,其性质为“消费革命”,是“投资引起的投资”的景气发展。3年经济增长均为二位数,分别是11.2%、12.5%、13.5%。
  岩户景气以后日本经济正式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该时期在企业扩大投资方面,其中心表现为突出追求大规模生产的规模利益,同时也包含著扩大海外市场的目的,可以说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的结果,以强大的经济和富足的生活而表现出来,并且,在世界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伊奘诺是日本神话里开天辟地之祖,是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等众神之父。这次经济发展自1965年11月至1970年7月,历时57个月。这是日本战后最长的一次经济景气,年平均增长率达11.8%,经济规模扩大1倍。其增长因素和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上半期一样,主要是扩大设备投资和出口增长,住宅投资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消费的稳步发展也是这一景气的支柱。日本称这一经济时期为伊奘诺景气。

  三景气让日本步入现代化

  从神武景气到岩户景气再到伊奘诺景气前后有16年,这16年期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3%,其中1966至1970年更是高达12.2%。在1956至1973年的18年中,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6倍,年平均增长13.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9.1%,60年代为11.3%,超过了其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地位迅速上升。1950年为第7位,到1960年先后超过印度和加拿大,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后一直保持这个地位。同时,它跟美国的差距也大大缩小。1955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为美国的6%,到1973年上升为1/3。
  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经历了三大“景气”后,日本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日本整个工业已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武装起来,工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企业管理实现了专家化和科学化,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55至1975年间,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23.1%降为6.6%;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8.6%上升为35.8%,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从48.3%上升为57.5%。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低增值型工业结构变成重化工业为主的高增值型工业结构。到1970年,重化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从1960年的53.7%上升到68.9%,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与此相应,对外贸易结构亦发生显著变化。1955至1971年,在日本的出口产品中,轻工业产品的比重从52.2%下降为20.6%,重化工业产品的比重则从30.8%上升为74%。
  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已居世界前列。1973年日本的船舶、收音机、电视机、铝、人造纤维等5种产品的产量占世界第1位;水泥、橡胶、小汽车、卡车、合成纤维、棉纱等6种产品产量占世界第2位;生铁、粗钢、精钢、铅、电力、硫酸、纸浆等7种产品产量占世界第3位。日本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5年的2.2%上升为1975年的8.3%。日本的工业品,特别是钢铁、机械、汽车、船舶、家用电器等在质量上已属世界第一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特需”创造的新景气神话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复苏产生著积极的影响,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日本甚至有人用“中国特需景气”称呼这次景气循环。
  在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史上,对日本经济起到非常大作用的“特需”曾经出现过2次,那就是“朝鲜特需”和“越南特需”。
  在美国打“朝鲜战争”和“侵越战争”这两个时期,日本为美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获得了巨额外汇收入,对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从1951年到1953年,日本接受美国侵朝战争的“特需”就达24亿美元。巨额特需,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战争初期紧急采购的特需,使“积压的1000亿至1500亿日元商品销售一空。”随之而来的大量订货,急速启动了日本的工矿业生产,从而给神武景气打下了基础。
  1965年美国扩大侵越战争,日本除原有的美军“特需”订货外,又有了越南“特需”订货。美国侵越战争所需的军用物资,有1500种是由日本提供的,从1965年至1969年,5年间就达到25亿美元以上。
  而近些年来,中国“特需”也对日本经济产生了这样的刺激作用。
  连日本主流媒体也评论道,“实际上,最有力地推动日本经济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这5年中,日本的出口总额增加了30%以上,其中大约40%是由日中贸易扩大带来的。日中贸易额比5年前增加1倍,已相当于日美贸易额”。
  2002年至2005年,日本对华出口额从399亿美元增加到804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来自中国的进口,也由617亿美元增加到1090亿美元。如果加上日本与香港的贸易额,那么,中日贸易规模已超过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额。日本一研究机构曾有测算数据称,日本对华出口每减少10%,日本GDP的增长率就会减低0.1个百分点。
  有统计显示,2005年,在日本的对华出口中,外国企业占65.3%,在日本的对华进口中,外国企业占71.6%。这里所说的外国企业,应该理解为大都是日本企业。也就是说,中日两国贸易的大部分是由日籍企业进行的。
  除了贸易外,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日本企业,从投资、技术、劳动力、土地等与生产力有关的方面,以及中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中显然获得巨额利益。比如,仅产品的劳务成本一项,就会减少到国内的1/10、1/20甚至1/30。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称,截止到2005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金额为785亿美元,实际到位大约533亿美元,来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已多达2.8万家。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中国的市场规模比日本几乎要大9倍。这无疑是当今海外独一无二的大市场。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高、中、低档日本产品都能够找到销路。
  日本的制造业,如一般机械、电动机械、钢铁、化工、造船等被称为“夕阳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对中国的出口激增而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
  正因为如此,2005年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仍然保持著高水平:中国新批日企投资项目3299个,合同金额119亿美元,到位65.3亿美元,分别比前1年增加30.1%和19%。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目前仍然是日本企业首选的海外投资场所,“中国特需”促使了日本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延长。

  “长期繁荣”的新景气

  日本经济从2002到2005年的4年中,实际增长率依次为0.1%、1.8%、2.3%和2.7%。这表明,日本经济的增长势头一年比一年强劲,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繁荣期”。这次景气马上就要超过1960年代后期的伊奘诺景气,而成为二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
  衡量经济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企业的设备投资。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从2002年起由负增长开始回升,2004年的增幅达到10.4%,2005年再增加14%,2006年则增幅减低为2.7%。
  今年3月底,日经股票指数达到17059日元的高水平,时价总额达到504.86万亿日元,迫近“泡沫经济”时期的590.9万亿日元峰值,市场规模超过英国而仅次于美国。
  目前,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企业收益连创新高,劳动力紧缺现象开始出现,完全失业率减低到4.1%,大学生就业率在2005年年底达到77.4%,连续2年改善。
  因“泡沫经济”而暴跌的土地价格开始回升,三大城市圈的商业地价和东京的住宅地价都呈上涨趋势。
  日本这次经济繁荣期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的。DVD播放机、数码照相机和薄型电视机被称为新的“三种神器”。
  目前,日本数码照相机产量占世界市场大约80%的份额。使用等离子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薄型电视机,都在实现“大屏幕化”和低价格化,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约40%。因此,有经济学家称,这次景气为“数码家电景气”。
  今年年初,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发表的对日经济审查报告称,由于企业部门进行精简和对中国出口等外需增加,日本经济“正处于最近10年来最良好的状态”,认为这次景气能够持续到2006年年底。日本央行也判断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但长期的复苏过程中”。
  日本内阁府10月发布的月度经济报告指出,日本经济形势仍处于“恢复之中”。这已是日本政府连续9个月使用该词来判断经济形势。此前,日本政府将经济形势判断为“缓慢恢复”。
  不过大田弘子表示,日本民众没有感受到本轮经济长期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仅为2.4%,而“伊奘诺景气”时期年均经济增速则高达11.5%。但日本民众这方面的感受在大城市与农村之间、大公司与小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经过长达10多年的艰难调整,目前日本整体经济已逐步恢复了活力,企业盈利上升,内需外需同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由此可见,日本经济很有可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0/2038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