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纯:烟火人间之东北乡土味与广东陈皮茶
日期: 23年10月1期



中文导报   东瀛岁月

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
【东瀛荷风】——“这个八月的故事”文学专辑征文之三

作者:华纯

其一
最近的饮食趣味已经转向了中华小吃类,我们中间正好有一位美食通,每次聚会拜托找餐馆,她都拿捏的很准,从不叫人失望。今天在她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了代代木上原新开的东北料理“蒸笼味坊”。老板是事业相当成功的东北人,他手下开了十一家东北连锁店。我们不得不夸他家食料处理的极好,各种蒸食有滋有味,那些东北的乡土料理让人觉得跟国内一样,毫无违和感。



从下列菜单开始,我点评一下当日的美食。首先是一盘肴肉片蘸酱汁,它是不少人的心头好,不油腻,咬劲刚好。砂肝拌葱丝,蒜拍黄瓜,豆腐干拼盘,果然是入口清爽,没得说了。这仅仅是开始,美味饺子吃完就有主菜上来,墨鱼蒸豆豉,清蒸鲜虾这两道是味觉鲜美,咸淡适口。辣椒爆鸡丁,满满一盆,带着迷人的色彩,第一口的感觉就是太正宗了。麻辣豆腐加牛肉丁,作为午餐的下饭料就很对味。然后狮子头炖汤来了,这反而不像是东北菜,汤味鲜美,肉质嫩滑,被一个大搪瓷杯盛着,能幻觉东北工厂的工人在食堂里吃“汤泡饭”。一盘清蒸石斑鱼是这家的主力,有人把鱼头部分吃的干干净净,我好久没有见到这样,堪称一绝。我家继母在世时就爱啃鱼头,连同眼珠子都吃下去,说是有营养。她活到94岁去世,想来是延年益寿的诀窍之一。鱼真是好吃,七个人瓜分一条鱼,可见鱼的分量很足,差不多两斤。

这是叫人喜欢的一家东北店,店不大,还开了早市,店门坐落在代代木上原车站出口的过道上。店主梁老板原来是一位画家,用我们上海话来说是有格局有腔调,亲自上山把竹子劈成各种蒸具,变成他家的独创产品了。我引頸張望玻璃墙里看得见的厨房,只见大大小小的蒸笼热气腾腾,半截竹筒盛着各种各样诱人食欲的菜式,用猛火蒸透蒸熟,却能保留住大部分食物营养不被流失。据说以蒸笼料理作为招牌的,在日本仅此一家。无需高手的精湛厨艺,就凭简单配菜和精制的酱料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此时我爱联想的头脑里呈现出另一个情景,著名漫画家赤塚不二夫幼时在旧满洲蒙受侵华战争带来的灾难,他心里有着抹不去的对东北食物的强烈烙印。当他挣扎于生死之间饿得皮包骨头时,他多次靠幻觉想象一锅热食出现在眼前,不停地咽下口水。有一次我经过一家中华料理店,被赤塚不二夫的看板画吸引,一群老小垂诞欲滴地围着一方圆锅,掌柜人从锅里捞起一碗汤食,那香味仿佛飘出了画面,我的胃也蠕动得滚出咕噜的声音。直到今年夏天我在世田谷文学馆读到一本赤塚不二夫与其他战争孤儿合力出版的《少年们的回忆》,才理解画中人拼命睁大的眼瞳里流露出何等贪婪的食欲和藏不住的悲哀。

女作家协会的东北姐妹邀请众人去川口聚餐,那是最具氛围感的东北铁锅炖,不管荤素啥的都往里搁,随着沸腾的香喷喷的一大锅汤,一桌人的欢声笑语也进入了高潮。混合着浓浓汤汁的粘稠粉条简直是我最迷恋的口味,揭下锅沿边上的玉米面贴饼子,张嘴咬上一口,又松又香,极大地满足了胃袋。从那次餐饮之后我就像上了瘾,夏季里总是有缘与东北料理碰杯,终于发现,东北料理店在东京遍地开花,东北出身的华人经营者精于此道,分出了许多体系,看看梁老板十几个不同的招牌店和菜单,就会生出一个个去吃遍的欲望。
那是一种红红火火的热腾感,有点像高円寺万人挤满街巷围观得水泄不通的阿波舞,紧锣密鼓的节奏触动每一根神经,叫人欲罢不能。



其二

澳门官也街上的一家陈皮体验馆,让我见识了什么是“一两陈皮一两金”。“十年陈皮”是广东省传统名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在新会当地,政府斥资150万人民币匠心打造了陈皮文化馆,用来梳理当地挖掘的悠久文脉和“陈久者良”之陈皮真韵味。澳门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赌城,还有中西合璧的葡国美食。细细想来,我去了不下七八次,重点都是放在享受这座城市,很少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体验深一层的文化生活。这次得缘再访,有机会在陈皮体验馆泡了一下午,老板娘端出十几种茶汤,各种深浅层次分出了不同的味觉。从澳门出来时友人赠送了一袋优质陈皮给我,说“十年陈皮“好金贵的。我犹豫做一个陈皮冰糖豚足,迟迟下不了手。一搁好几个月,差点忘了家中藏有茶金。夏季八月骄阳似火,人热着了就有点口干舌燥,终于想起可以喝点陈皮茶来调节。
陈皮能促进胃酸分泌和肠道蠕动,具有理气、利水通便、燥湿化痰之效。陈皮也是一种中药材,味辛、苦,很多汉方药(例如补中益气汤和六君子汤等)里都含有陈皮。这就是夏天泡陈皮茶的好处。于是在桌上摆好了茶具和热水壶,按照陈皮泡茶步骤:
1、倒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陈皮浸泡一会,再把水倒掉。圈内人称之为“醒皮”。
2、锅中重新倒入适量清水,煮3-5分钟,茶色变成橙色即可。如果混入菊花山楂普洱茶等,也很合口味。


初喝就觉得口感十分甘香温润,不禁心中暗喜。炎热季节过长,人很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自我调节是管理健康的最佳手段。饮茶是一门学问,也是益身之道。今年受教于一位国内来访学的茶学专家,脑洞大开,始对茶材特别用心,家里收集的名茶种类能排列出十几种,每一种茶都可以用放大镜映照历史之源。唐代有煮茶,宋朝有点茶,明清有泡茶,各朝代喝茶的文化各有讲究。我们在古书记载中揣摩古人喝茶的情趣,喝什么茶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标记,结果发现吸收茶文化跟喝茶一样,都含有一定的咖啡因,令人喜欢和振奋。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038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