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日前,作为“国家构造改革特区”,群马县太田市破例采用了在日本以外取得教员资格的6名日本人二世,以发挥他们的双语教学优势。当地一位志愿者表示,许多外国人儿童来日本后无论用日语还是用母语均无法表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成为在日外国人儿童中的“文化难民”一族,而且这种现象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希望能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尽早地拿出相应的对应措施。
据枥木县教委透露,到2005年5月1日止,在枥木县内公立小学、初中就学的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为1209人,比2004年增加了16人。若按国籍来划分的话:巴西以412人高居首位;秘鲁341人,次之;中国103人,居第三。以小山市为首,包括真冈市、宇都宫市等有大规模工业团地的自治团体,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的人数正在逐年递增。
基于这种缘故,枥木县教委从1992年度开始,对那些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多的公立小学、初中,特别指定为“外国人儿童、学生教育据点校”,学校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日语教室并配备专职教师。现在,该县内被指定为“据点校”的公立小学、初中合计在40所以上。
但是,许多有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的学校,因指导教师的人数太少等而烦恼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在日外国人由于工作岗位不够稳定,举家搬迁已成家常便饭,而那些外国人的孩子们也被迫多次转学,不间断地指导这些孩子已变得非常困难,类似这样的课题很多。同时,即使达到就学年龄但仍无法就学的外国人不就学儿童也在逐年增加。枥木县教委表示,因在日外国人迁入、迁出十分频繁,很难把握究竟有多少不就学的外国人儿童、学生。
宇都宫大学此前曾举办过题为“考虑外国人儿童、学生教育明天”的讨论会,与会者认为,许多外国人父母只理解母语,对孩子们在家庭的日语学习不上心,这些都导致了外国人儿童“文化难民”现象的扩大。宇都宫大学国际学部的田卷松雄教授表示,许多外国人儿童随父母来日后,因生活不安定不得不四处飘流,其母语在还没有得到巩固之前就半途而废了,而日语学习因缺少持续性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导致他们无论用日语还是用母语均无法完整地表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目前,在日外国人儿童“文化难民”现象正日益严重,只有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的现状和教育环境,并与各相关行政机构和现场的教员、家庭形成一体,对外国人儿童“文化难民”问题予以解决。
现在,日本全国各地有13个自治体(府、县、市)设有外国人会议。在这13个设有外国人会议的地方和各大都市多注重当地多文化共生社会的建设,既然提出了建设多文化共生社会的口号,首先应该予以解决的是在日外国人儿童“文化难民”问题。
东京都足立区为了促使该区多国籍多文化共生,制定出未来7年《足立区多文化共生发展方案(草案)》。草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文化交流支持计划、对定住者支持计划、丰富多文化共生地域活动、加强体制管理。语言文化交流支持计划的具体内容是,提供更充实的生活情报,用外国语表示各种标示,充实义务日语教室,增加外国语报纸、书籍。
在横滨市鹤见区的市立潮田中学里,有一所可学习母语与日语的语学教室,现有在日外国人儿童、学生约300人。这里除每周举办两次日语教学外,还为那些将母语忘记了或没有学过母语的在日外国人孩子举办母语教学。不过,现在只教授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山形县当地国际交流协会和民间志愿者还发出了“支持外国人文化难民”的倡议。为支持外国人儿童教育,山形县国际交流协会和民间志愿者设置了“村山广域在住外国人儿童日语支持会”,为激增的外国人儿童开设日语教室,提供升学情报。为促进多文化共生,使外国人也能在当地和谐生活,在文化上对外国人进行支持、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外国人儿童“文化难民”现象严重
日期:
06年10月3期
评分:
10.00/1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5/2035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