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成为一颗树本身、而想成为它的意义”
记孙良好、亦夫“华文写作和文化认同”文学讲座
2023年8月14日,立秋后的第一周、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中日翻译家协会在东京高田马场诺应教育共同主举了一场题为《华文写作和文化认同》别开生面的文学讲座。
本次讲座由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中日翻译家协会会长金晓明主持,对二位讲师作了介绍,并致妙语如珠的开场白:
◆中日翻译家协会金晓明会长
夏日炎炎,台风不断,
送走了杜苏芮又来了卡努。
蓝恩还走在路上。
罗刹国来了个马骥,
那又鸟、那马户,
受惊后那鹰究竟不知道自己是鸡?
每日叫天亮。
那驴终究是驴!
依旧倔强任性,每日照拉磨。
人类繁衍的冲动,牵手爱情,停不住诗意化的脚步。
这不,东京出大事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台风卡努从广岛大学院吹来了卢涛。
平城京耐不住寂寞,从古都洛阳喊来了域外汉学中心主任秦晶晶。
我很想静静,却招来了如雷贯耳的诗人叶框政。哎、心烦。
从《万叶集》4516首和歌到《诗经》311篇的诗歌,从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都找不到我想静静的原因和理由。
闲话少叙,听听《华文写作与文化的认同》,或许孙良好、亦夫二位讲师可以敞亮我的烦恼。
◆孙良好院长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瓯江特聘教授。出版专著《建筑·抒情·栖居大地—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三维世界》《文学的温州——温籍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
讲座上半场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老师(后敬称略)对主题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演讲。
他首先讲到、温州大学的校园有着美丽的人文环境风景,图书馆就建在风水画一样的氛围里,欢迎大家有机会去温州大学参访。然后进入正题说道:华文文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语种文学,较之英语文学、法语文学、俄语文学、德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日语文学等,在世界上拥有更广泛的读者。
华文文学最早主要指台港澳地区,后来扩大到全世界各地——用汉字书写的文学。
同时孙良好指出华语写作也是具有跨境、跨区域流动性的文学。接着他分别谈及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现代中国作家的日本踪迹。重点谈及了周氏兄弟的日本认知。在这方面他介绍了同样写关于日本,因为主体不同写出来的内容也不同,类比之下鲁迅更具有家国情怀而周作人的视点则偏重于整体人类意识。谈到在现代中国文学时,孙良好则指出道:日本形象中的“自我“和“他者”的互动结果,“自我”的主体性依旧能够凸显,欧美形象中的“自我”与“他者”互动的结果是两者尽可能平等对话,俄罗斯(苏联)形象中“自我”与“他者”的互动的结果是“自我”经常为“他者”所控制而失去其自主性。
最后孙良好表示了对华文写作的展望。他提出了对于华语写作中文化认同时要用“同情之理”及“和而不同”的写作观点去对待。并期待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接着由作家亦夫作主题讲座
◆作家亦夫
主要作品介绍:《土街》《吕镇》《媾疫》《无花果落地的声响》《阿吾的理想国》《黑白浮世绘》曾获华文文学中山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他主要谈及旅居日本30年间对自己写作的一些影响。亦夫说文化认同和影响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比如自发的去阅读一些异国文化的书籍或做观察思考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些会因为系统性显得理性。另一种是被动影响。这方面则是感性,碎片化,耳闻目染,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接着他谈到了上个月《花城》发表的小说《黑白浮世绘》这本小说的内容完全是日本化的。是完全日式的小说。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叶端写了一篇评论:在某种程度上,这几乎是一部以假乱真,会让人错认为翻译过来的日本小说了。”然后他谈到了获奖小说《无花果落地的声响》也是写日本体裁的小说。在转型第一次写日本体裁小说之后接着又写了反乌托邦的小说《阿吾的理想国》是和日本没有关系纯是中国体裁的小说,亦夫介绍了自己在异国生活20多年本来是惧怕记忆被遗忘的,现在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过了三十多年他对之前国内的一些记忆不但不会淡忘,反而因为积累的人生经验对过去有了一种审视回味的更多角度。比如他在写作中最初的风格是粗旷现在更注重细节,之前的急迫现在变得从容。比如他谈到他将上市的新小说《婚姻爱情白皮书》是一本写面对朋友爱人背叛而展开的小说,要是之前他会觉得原谅是虚伪的,快意恩仇般的会非黑即白,但是现在的他还是安排了和解的结局。他说这或许就是文化认同的影响。随即谈到不可否认文化认同就有的影响趋于模糊甚至暧昧。
下半场进入讨论发言环节 首先由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秦晶晶主任介绍了域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概况和愿景。
◆主持人金晓明向与会者介绍秦晶晶主任
大家频频鼓掌为秦晶晶主任的努力予以赞赏并表示将以合适的方式大力支持。
接着协会顾问著名作家李长声,复旦大学张业松教授,诗人 叶匡政,卢涛教授 刘红博士。针对本次讲座主题分别发言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憧憬。
◆旅日作家李长声
◆复旦大学张业松教授
◆著名诗人 叶匡政
◆卢涛教授
◆刘红博士
◆与会者合影
参加本次讲座的有日本华文作家协会顾问、著名知日作家李长声,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张业松教授,著名诗人叶匡政,广岛大学大学院副院长博士导师卢涛教授,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秦晶晶教授,法政大学外籍教师、翻译家刘红博士,亚洲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李永亮,翻译家、日中友好摄影家协会会长乌里乌沙,日中商报主编 弓也直 和部分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
◆会场情景
最后到了提问环节,参会的听众纷纷踊跃地提出问题,场面热闹却又是严肃的。广岛大学卢涛教授提出了关于写作中引用和引用文对写作影响之文化认同问题,并举例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小说《燃烧的绿树》就有大量的引用文,孙良好回答说一流的写作者“入乎其内出乎其中”不会完全被支配。亦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作是自然的流露自己不会去耗费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去写作。或者对于文化影响和文化认同是事后的东西。因为大家纷纷积极地参与探讨,座谈会比预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才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大家为孙良好院长作家亦夫给日华文学带来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欣喜、也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促进了自我文学素养的提升而高兴。
笔者也很喜欢亦夫老师的小说,记得他绝无仅有的一次晒书单是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小说,帕慕克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我不愿成为一颗树的本身,而想成为它的意义,”到底这颗树对于作家亦夫对于孙良好院长对于伊斯坦布尔的帕慕克来说意味着什么,关于这一点、我想我们文学爱好者今后可以相约一起去继续探寻。(撰文金蔚、照片由日本华文作家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