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日前获山东省政府批复。《规划》把青岛市辖区7区3市全部纳入规划范围,系统建立了青岛名城保护体系,明确了青岛名城保护的基本方向,是指导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突出青岛历史文化特色,构建青岛市域“一核五线五片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一核”是指以青岛历史城区为主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五线”是指大沽河等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相关遗存;“五片”是指崂山等五片历史文化富集片区。此外,还要保护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崂山等湾群构成的自然基底环境。
《规划》明确的历史城区范围为: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南、西至海岸线,北至海泊河,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同时,还在全市域范围新增各类保护要素2000余项。
1994年,青岛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城市发展一脉相承,拥有“山、海、岛、湾、城”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以及丰富多样的异域风格建筑群。(王冰洁)
.jpg)
老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风貌。王雷 摄
.jpg)
历史城区内的工业历史建筑青岛啤酒厂。辛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