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报告显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芬兰和瑞典分列2、3位。而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等经济大国却出现了排名上的大幅下滑。
其中,中国的排名从去年的第48位降到今年的第54位,与另外一个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4个月前的2006年世界竞争力排名差距很大。在那份评比中,中国的竞争力排名由去年的第31位急升至第19位。
在最新排名中,亚洲另一大国印度的排名上升2位,位列第43名,且排在印中俄及巴西所谓“金砖四国”(BRIC)之首。印度媒体9月27日对这个排名兴奋不已,而俄罗斯、西欧却传出了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那么,最新的这个排名到底是依据什么得出来的呢?
这份报告共对全球125个经济体进行了排名,排在前10名的还有丹麦、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和英国。中国香港排名第11位,台湾省排名第13位。美国从去年的第1位跌至今年的第6位,俄罗斯下降了9位排在第62位,排名迅速下滑的还有法国,从第12位降至第18位。
报告称,美国依然在多个考察项目上居于世界前列,但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出现了不平衡,体制上的效率和透明度与其最发达工业国家之一的身份不匹配。
对于中国的排名从第48位降到第54位,报告称:“与中国政府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相一致,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指数里的宏观经济一项上得分非常高,在全球排名第6。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很低,其储蓄率是全球最高国家之一,公共债务也处于可操控的水平。与印度一样,中国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率很低,而其他国家在这一项上的提高速度很快。中国在中学和高等教育上的入学率比印度高,但按照国际标准仍然很低。体制环境中各个组成部分仍需进一步改善,同时也要保护司法独立性。”报告还说:“在低收入国家里,中国名次降低的趋势从2002年就开始了。今年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腐败、买方成熟度的评估水平低,以及对劳资关系的担心。”
在排行榜上,印度位居“金砖四国”的首位,并且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这让印度各界感到欢欣鼓舞。“印度获得竞争力优势,中国继续下滑”、“印度竞争力领跑金砖四国,优势明显”,类似的标题占据了印度报纸的重要版面。
世界经济论坛多年来一直对各个经济体的竞争力做出报告,衡量竞争力的方法依据国际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报告的概要部分还引用美国经济学家黄亚生的分析,专门对中印做了比较。不少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非常惊人,因此印度应该向中国学习。但黄亚生说,中国由国家主导的投资和消费减轻了改革的压力,中国改革的步伐从此停滞。而印度则继续集中精力设法提高生产力。他还认为,外界关于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远远高于印度的说法也有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海外华人华侨,并没建立更好的增长层面。如今,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远超过中国在类似发展阶段所吸引的,而且其中关于技术的投资也更多。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软基础设施”因素对经济增长来说更有意义。
今年的论坛是根据各国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公布的硬数据以及对全球1.1万名企业高级主管进行的意见调查结果来对全球经济体竞争力进行排名的。
硬数据在竞争力评估中所占的比重不到1/3,而企业主管的意见又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因此不少人开始怀疑其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赵彦云教授指出: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力量和块头,是对现实的评价,而竞争力则是对一个国家可能有多少发展耐力的预判。
单以排名论,换一个体系、换一套相关因素的权重系数,或者找另一批专家来调查,结果都会产生很大变化。世界上做竞争力评价的机构很多,采用的指标体系也不同,得出的排序结果有时相差甚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数据与这次论坛公布的数据区别很大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竞争力评价中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人均的数据。以创新能力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人均研发投入一项为例,中国甚至排在一些发展非常落后的国家之后,由此导致了对中国的科技能力评价极低。
中国降至第54位 / 全球竞争力排行榜遭质疑
日期:
06年10月2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20255
Copyright© 中文导报